CCTV國際時訊消息,據日本共同社今天(23日)報道,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稱,“有關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的排海時間,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正在進行詳細調整——據當天的天氣氣候、水文條件等,可能將于當地24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24日中午12點)開始排放核污染水”。
(相關資料圖)
日本東電公布首批核污水排放計劃,17天內或將排放7800噸
央視新聞消息,據日本《讀賣新聞》當地時間22日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在相關閣僚會議上宣布,將從24日開始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
東京電力公司22日當天公布了向海洋排放的詳細步驟。按計劃,排放前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平,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約為東電年計劃排放量上限(22兆貝克勒爾)的兩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清華模擬結果:240天后到達我國沿海
據都市快報綜合報道,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就污水排放做了核廢水在太平洋擴散機理的實驗。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分別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并實現了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的長期模擬。
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廢水在排放后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隨后,污染物一邊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著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擴散,另一邊通過澳大利亞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轉移。
氚的宏觀擴散模擬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污染物的排放位置是在福島附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污染物高濃度區域將沿著35°N線附近向東延伸,從開始的東亞附近海域擴散到北美附近海域。在第2400天時,中國東南沿岸海域主要呈現濃度較低的淺粉色,而北美西側海域已經基本被濃度較高的紅色覆蓋。
報道還提到,在核廢水排放的早期,應主要考慮它對亞洲沿岸的影響。但在后期,由于北美沿岸海域的污染物濃度將持續高于大部分東亞沿岸海域,需要重點關注北美沿岸海域的受影響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CCTV國際時訊、央視新聞、都市快報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