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5日,江蘇鹽城1956星劇場煥新開臺已滿一周年。一年來,該劇場引入30余臺劇目,推出70余場演出,演藝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先鋒話劇、兒童劇、即興喜劇、室內音樂會、傳統戲曲等,吸引了近2萬名觀眾走進藝術殿堂踏上戲劇之旅。近日,1956星劇場獲得第三批江蘇省示范小劇場認定,為鹽城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文化空間。
上海越劇院青年演員張楊凱男演唱《石頭記》(主辦方供圖)
在鹽城1956星劇場開臺一周年之際,“昆曲王子”張軍領銜,攜京劇張曉涵和龍猛寺寬度、越劇張楊凱男、淮劇王俊杰、昆曲王文惠、評彈陸嘉瑋等一批梨園“新生代”亮相1956星劇場,以國潮曲風跨界音樂盛會,慶祝該劇場開臺一周年。
讓傳統的戲曲散發青春的氣息,在新劇場里唱出新腔調,是“昆曲王子”張軍一直追求的目標。他說,鹽城1956星劇場是非常成功的轉型,一年來好戲連臺,傳承和創新在此共生共榮,開放的藝術視野、多元的對話渠道、優質的內容呈現,在此構建了良性循環的市場態勢。
浙江昆劇團青年演員王文惠演唱《神女劈棺》(主辦方供圖)
舞臺上,梨園“新生代”們以素人面孔與觀眾見面交流。張軍的《邯鄲夢·掃花三醉》,龍猛寺寬度帶來《武家坡2021》《大登殿》,張曉涵的《珠簾寨》,張楊凱男帶來的是《石頭記》《倩女幽魂》,王俊杰表演是《聲聲慢》,王文惠帶來的則是《神女劈棺》《水調歌頭》等,這些作品都體現了年輕化、時尚化的設計風格,國潮國風和都市搖滾元素交織在一起,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
評彈加流行音樂演繹出新的韻味和精彩(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1956星劇場的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鹽城電影院,這里承載了一代代鹽城人的歲月記憶。老影院變身為新劇場,成為“鹽城市首批特色小劇場”,其彰顯出的原創力、傳統性和現代性特質,滿足了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尤其是贏得了年輕人和少年兒童的接受和追捧。“感謝1956星劇場,一年來,我在這里結識并擁有了一些相同愛好的新朋友,在這里感受到多種藝術形式的不同表達。”姜女士是一位業余作家,也是1956星劇場的鐵粉。
鹽城市亭湖區委副書記、副區長劉瑋表示,1956星劇場以“劇場+閱讀+創意生活”為功能定位,成為集多功能劇場、展覽空間、人文書店、潮流文創與咖啡茶飲為一體的復合型公共文化共享空間,作為鹽城市唯一一家文化空間獲得第三批江蘇省示范小劇場認定。劇場始終注重與文藝界人士的溝通,推動各類優秀文藝作品在此首發首演首播。實踐證明,1956星劇場在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文化需求的同時,展示了鹽城文化的特色魅力,推動了鹽城文化高質量發展。(黃麗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