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 文/圖
在位于彭州市的成都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綜合樓4樓里,匯集了數十種顏色不盡相同、粒徑大小不一的“粉末”。
(資料圖片)
這些“粉末”經過實驗室鑒定,都是可爆粉塵。去年12月,成都市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粉塵防爆實驗室投用,成為西南首家粉塵防爆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
粉塵防爆實驗室。
小粉塵,大隱患。實驗室如何鑒定可爆粉塵?如何助力安全監管、提升企業的粉塵防爆能力?8月30日,四川在線記者走進了這間“讓可爆粉塵無所遁形”的實驗室。
為什么要建實驗室?安全監管助力產業發展
什么是粉塵爆炸?粉塵爆炸,是指可燃粉塵與空氣混合形成的粉塵云,在點火源作用下,引發爆炸。發生粉塵爆炸時,初始爆炸的沖擊波將其他區域的沉積粉塵揚起,引發二次爆炸,其波及范圍和威力往往比初始爆炸大得多。
目前,成都市粉塵涉爆企業約1200家,名單隨時動態更新。如何鑒定粉塵涉爆企業?由實驗室的數據說了算。
“粉塵是否可燃可爆?爆炸點火能量是多大?爆炸有多大危害?這些問題,實驗室都能給出準確答案。”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應急管理基層基礎處負責人指著名單說,成都市粉塵涉爆企業目前均已采取防爆措施,安裝了隔爆、泄爆裝置,但這些裝置選型是否正確、安裝是否合理、產品是否合格,在實驗室投用之前,西南地區沒有一個專業機構能夠進行相應檢測和評估。
“以前,監管人員、專家只能憑經驗去企業看問題、查隱患,實驗室投用后,通過實驗數據能夠更直觀更科學地反映出企業粉塵防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該負責人說,過去粉塵防爆監管,考慮到安全隱患問題,更多的做法是“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實驗室對現有粉塵涉爆企業進行篩查后,安全管理和監管工作更精確、更科學。
新型材料產業是成都市重點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不斷涌現的新型材料,其粉塵是否具有可爆性?該實驗室也可以給出準確結論,以科學依據助力產業發展。
如何開展檢測?專門的測試系統進行測定
實驗室技術人員謝麗娜取出5克重的炭黑粉塵,小心翼翼地放入“20升球形爆炸測試系統”,這已是測試的第3道程序。
謝麗娜在進行粉塵可爆性測試。
前幾天,省內一家輪胎橡膠生產企業寄來這份炭黑粉塵樣本,希望確定其是否為可爆粉塵。謝麗娜和同事對炭黑粉塵進行為期兩天的粒徑分布測試和水分測試后,進入可爆性判定程序。經過鑒定,該企業提供的粉塵屬于可爆粉塵,實驗室同時將測試出的粉塵最大爆炸壓力、最大爆炸指數、粉塵云最低著火溫度、粉塵云最小點燃能量等重點參數提供給企業參考。
謝麗娜在稱粉塵重量。
“這些數據,對企業選用適配的防爆設備設施非常重要。”謝麗娜舉例說,防爆電器設備的運行溫度、其短路時產生的電火花溫度值等相關數據,都是選購設備的科學參考。
謝麗娜在進行粉塵可爆性測試。
隨著更多新材料的應用,企業新產生的混合性粉塵的防爆“辨識性”也變得模糊起來。省內一家機械加工企業送檢的樣本粉塵,屬于高溫合金不銹鋼鐵混合粉塵,經過實驗室測試,鑒定為可爆粉塵。
粉塵爆炸實驗場。
涉爆企業需要配備哪些防爆設備呢?在實驗室外的粉塵爆炸實驗場,實驗室負責人李世東向四川在線記者演示了除塵系統隔爆和泄爆裝置。實驗室通過現場實驗演示,可以檢測相關裝置的實際性能;對已安裝相關裝置的企業,也可現場評估是否滿足粉塵防爆要求,并給出合理建議。
服務對象有哪些?涉爆企業、基層監管部門、安全監管人員等
粉塵爆炸實驗場可模擬展示粉塵爆炸機理、過程、后果等真實場景,也是省內應急系統實地培訓及各大高校研學的場所。截至目前,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已分批次對省內300余名安全監管人員進行了粉塵防爆實地培訓。
實驗室技術人員在演示隔爆裝置。
同時,實驗室為成都、宜賓、德陽、綿陽等地基層監管部門提供粉塵爆炸性鑒定服務,幫助基層監管單位準確鑒別企業是否存在粉塵爆炸風險,目前已累計為50余家企業提供粉塵爆炸性鑒定。
主要涉爆企業和可爆粉塵有哪些?李世東介紹,從成都市涉爆企業分布來看,糧食加工、飼料生產、家具、危化品生產等涉爆企業較多;從粉塵分類來看,主要集中在農產品、木、金屬、紙等可爆粉塵,單一性粉塵多于混合性粉塵。
“實驗室檢測鑒定的同時,還需要解決企業的意識提升問題。”李世東說,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已組織粉塵涉爆企業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進行了多次粉塵防爆專項安全培訓,下一步將加強培訓力度和頻次,讓更多人認識到粉塵爆炸的危害,了解如何進行粉塵爆炸防護。
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應急管理基層基礎處負責人表示,成都市將強化粉塵涉爆企業風險評估和診斷,進一步降低粉塵爆炸事故風險。同時,開展科學研究,依托信息化探索粉塵防爆在線遠程監測等新方法、新技術,提高粉塵涉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