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文君
“組長您看,這幾條加油記錄很奇怪。2017年春節期間,在博白、湖南和柳州均有加油記錄……”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紀委監委針對公務用車和加油卡管理使用情況,對縣林業局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時,發現加油記錄存在異常。(8月13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公務用車用公務加油卡加油,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林業局的公務加油卡使用記錄卻不斷出現在節假日,除了2017年春節期間,2017年國慶和2019年春節期間也有類似的加油記錄。是工作人員節假日也在加班工作,還是有人公卡私用?這必須要對公眾有一個說法。
經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林業局辦公室副主任龐某利用自己管理公務加油卡的職務便利和加油卡管理漏洞,節假日期間前往湖南、廣東等地,先后13次違規使用公務加油卡為其私家車加油523.15升,加油費共計3816.34元。
公是公,私是私,車輪莫越公私界限。在上面案例中,龐某身為黨員干部,為了貪一時之利,公私不分,公卡私用,其行為不僅違反了公務交通工具使用規定,也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這種從公家身上“揩油”的做法無疑是“掩耳盜鈴”,其行為本質上已不屬于作風問題,而是將公款據為己有的貪污行為。
公私有別,不能混為一談。私車公養一方面暴露個別黨員干部心里沒有裝著紀律法律,腦袋沒有繃緊律己的弦,另一方面也反映個別單位公車管理、公務油卡管理制度不健全。黨員干部要強化紀律意識,自覺抵制“揩油”行為,時刻牢記公車姓“公”不姓私。
“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謀公事。”揩“公家油”的行為,說到底是一些人觀念錯位、公私不分,違規使用公務加油卡為私車加油,把紀律視為稻草人,恣意逾越紅線。殊不知,“為私情所困,為私利所惑,為私欲所動,為私心所驅”,最終名節自毀,吃虧的還是自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賬面做得再“滴水不漏”,卻無法改變違規違紀的事實。心存僥幸、自欺欺人,最終只能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2023年4月,龐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相關違紀款項已全部退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