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長虹 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教授
高 昶 濟寧醫學院 副教授
(相關資料圖)
審核:李玉鳳 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大多老年人都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其日常服藥的品種也較多。但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比較復雜,老年人身體相關功能減退,對藥物的代謝也會減弱。因此,更需要注意合理用藥。
一、老年人患病的特點
(一)老年人患病特點
1.“一身多疾”,用藥種類多,治療難度大。慢性疾病經常急性發作,病情復雜而不“典型”,易漏診、誤診。老年人長期用藥后,對藥物敏感性會變差,故而療效越來越不顯著。有的老年人還需要反復或長期住院。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老年人心腦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統功能退化嚴重,相關疾病的患病率高。
(二)老年患者的用藥特點
基于老年人獨特的患病特點及生理特點,老年患者的用藥也有如下特點。
1.胃腸對藥物排空延遲,造成藥物吸收緩慢、分布集中,容易導致局部血藥濃度升高、肝功能下降影響藥物代謝、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使藥物半衰期延長等。
2.使用藥物療程長且種類多,合并用藥多,服藥后的不良反應較多。
二、老年人用藥的誤區
圖2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老年人用藥有以下常見誤區。
1.不遵守醫囑
部分老年人自認為對自身病情很了解,便經常不按照醫囑用藥,或者在自身認為病情稍有好轉時便停藥。例如,部分患有高血壓的人群,在其自身血壓剛好達到正常數值后,便自行將藥量減少,甚至還有部分患者會停止服藥。但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用藥,如果隨便停止服藥,極有可能引起病情惡化,甚至容易發生危險。
2.不按時用藥
若想藥物得以完全且快速地被吸收,服藥后能夠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患者應該在相應的時間內服藥。例如,大部分降壓藥都是在早起晨間服用;多數降血脂藥物都是夜間睡前服用;一些對于腸胃有刺激性的藥物,應該在三餐后或在飯中服用。然而,部分老年人不能嚴格遵守服藥規律,而是根據自身意愿服藥,這就會嚴重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
3.“點名用藥”
現階段,在電視上、網絡上,各類型藥品的宣傳廣告眾多,其中真假參半,老年人由于分辨能力降低,可能會對某種虛假廣告宣傳產生信任感,認為此類藥品可以改善身體健康狀況,便會點名服用此類藥,甚至自行去不正規渠道購買廣告上的藥品服用,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
4.跟風用藥
很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中有些人可能會服用相同類型的藥品。有些老年人一聽到其他相同疾病老年人說某一種藥的效果較好,便會自行購買服用。事實上,相同癥狀的疾病也會有不同的種類;而即便是相同疾病,也會有輕重緩急與病程長短的區別;此外,不同個體對藥物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因此,應該遵醫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服藥,不要盲目跟風。
5.濫用補藥
很多老年人認為“補藥是萬能的”,認為吃補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然而實際上,各種補藥都有其適用范圍。如果未進行有效論證便隨意亂吃,反而會給身體造成負擔。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6.認為中草藥沒有任何毒性,可以隨意服用
多數老年人都認為中藥無毒且沒有不良反應。但實際上,任何藥物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只是不同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程度不同,且與劑量相關。并且滋補類中藥也并不是絕對安全的,例如,如果過量服用六神丸,老年人可能發生惡心、嘔吐及頭痛等不良反應。
三、老年人用藥應遵循的原則
老年人的疾病和用藥都有自身的特點,用藥應遵循以下原則。
1.力求診斷明確,用藥針對性強。
2.合理評估用藥的安全性和不良反應。
3.盡量選取藥物-藥物和藥物-食物相互作用風險小的方案。
4.選取易于代謝和清除的藥物。
5.藥物劑型服用方便、服藥次數少。
6.減少用藥種類,最好低于5種藥物。
7.規律監測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及時調整藥物。
參考文獻
[1] 孔煒璠. 淺談老年病的特點及護理[J].中國農村衛生. 2021,13(17): 86,88.
[2]劉澤斌,張景星. 老年人用藥的心理誤區[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6(88): 197.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