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越 實習生 楊孜晗
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起,日本核污染水通過一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從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儲水槽排入太平洋。從空中看,隧道兩側海水呈現一片黑灰色,在遠處碧藍色海水的映襯線,顯得格格不入。
時間倒回至2011年,受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影響,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災難性核事故。為冷卻受損堆芯,核電站注入大量海水。這些水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滲入,最終形成了如今排放的核污染水。
【資料圖】
數據顯示,核污染水目前已經積存到了130萬噸,且每天以100噸的速度增加。東電公司將在17天內排放首批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2023年年度預計分四批釋放約3.12萬噸核污染水。而整個排污期或將持續數十年。
核污染水排海正在引發各界擔憂。“日方不應出于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8月24日,我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8月24日,日本民眾手持“不要讓污染水流入大海”的標語在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前集會。圖片來源新華社
日本國內擔憂情緒擴散
“日本政府認定要做的事情,即使民眾反抗12年都沒有用。”8月24日,在日華人張濤(化名)表示,對核輻射擴散的擔憂情緒已經蔓延至東京,“盡管東京距離福島有200多公里,但環境災難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8月中旬剛去過福島的王先生,看到了當地部分漁民在福島漁港抗議。他告訴潮新聞記者,福島周邊海域盛產三文魚和一些蝦蟹貝類,核污染水排海后,對福島漁民、漁業顯然是毀滅性打擊。
王先生還從身邊多位日本朋友處了解到,他們對日本政府所謂的“核污染水達標”半信半疑。“盡管日本政府宣稱將廢水稀釋至世衛組織(WHO)用水標準的七分之一后再排放,而且有國際原子能機構背書。部分日本民眾并不覺得這顆‘定心丸’有充分依據讓他們安心。”
日本媒體發布的一份《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的安全性,你了解多少?》調查提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稱排放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對此,46.7%(20803票)的日本民眾表示“充分理解”,26.8%(11944票)的日本民眾表示“完全不理解”。
更緊迫的擔憂來自食品安全。福島縣盛產海鮮、蔬菜、稻米和桃子、梨等鮮果,當下桃子、梨正是豐收季,超市基本都在售賣。
日本超市出售的福島產桃子 受訪者供圖
連日來,潮新聞記者從多名日本留學生、華人處獲悉,日本國內民眾對福島縣周邊產品普遍有所顧忌,有人還曾遇上超市偷換產地標簽的情況。王崢記得最近在超市買桃子,包裝盒上注明是“山梨縣產”,拿回家后發現標簽有兩層,里層標注的是“福島縣產”。但是兩地實際上相差近400公里,他對此質疑“這是誤導消費者。”
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僅百余公里的茨城縣、栃木縣和宮城縣等均為農產品的主產區之一。多名華人告訴潮新聞記者,來自這些產地的蔬菜在各大超市很常見,日本并未對此作出限制,這種不顧民眾安危的行為讓人擔憂。
日本超市出售的受核輻射影響地區的蔬菜 受訪者供圖
中國方面,海關總署今日表示,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此前,我國海關已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瀉縣(大米除外)、長野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等十地食品。
各界強烈譴責日本一意孤行
據福島當地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約有七成福島民眾反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其中漁業從業者的反對聲最強烈。隨著核污染水排海,他們選擇拿起法律武器展開維權“拉鋸戰”。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福島縣和其他地區的漁業官員、居民將向福島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禁止排放核污染水。該訴訟定于9月8日提起,原告人數約為100人。
據悉,這將是日本首起“叫停核污染水排海”的起訴。張濤告訴潮新聞記者,“其次這次核污染水排海方案是強制國會通過的,沒有顧及當地民眾反對,在福島乃至日本生活的人,都是切身受害者。”
2015年,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對福島漁民承諾,在沒有得到各方理解的情況之下,不會對核污染水進行任何處置。如今未經當地漁民、漁業團體同意,日本政府卻一意孤行做出了排海決定。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一直抗議日本政府將核污染水排海,他們稱日本政府“出爾反爾,沒有遵守承諾”。
一位70歲的福島漁民是抗議者之一,他在接受央視新聞時表示,“我從15歲就開始打魚,這是我唯一技能。”在2011年3月11日,海嘯襲擊福島后,這位漁民的家都被沖走了,只剩下一艘漁船。他靠著僅有的這艘漁船維系生活。
8月23日,捕魚歸來的漁民在日本福島縣新地町的漁港晾曬漁網。圖片來源新華社
而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后,對包括這位老漁民在內的福島2000多名捕魚從業者來說,生計受到嚴重考驗。12年前的核事故,使得福島漁業一蹶不振。近日,福島漁業協會負責人深感憂慮,因為核事故,福島縣海產品捕撈量較此前銳減八成,隨著核污染水排海,漁民或將無魚可捕。
實際上,日本周邊國家乃至全世界,都對核污染水排海有所擔憂。韓國、菲律賓等多國漁民公開反對,稱此舉將傷害太平洋上的所有漁民,并且因此引發的災難即將來臨。
據韓國《韓民族日報》等媒體報道,韓國南部沿海地區的1000多名漁民舉著“海洋屬于全人類”“傾倒核污染水是不負責任的核攻擊”等標語牌,強烈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一旦受污染,我們日夜辛勤捕撈和養殖的所有漁業產品都將賣不出去。”
12年前發生核事故的福島,至今仍有大片區域因為核輻射成為無人區,日本稱為“歸還困難區域”。日本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尚有3萬名福島居民流離失所,有家不能回。
12年后的核污染水排海,無疑是繼地震海嘯、核事故之后,對福島居民的二次重創。當地漁民要如何生存,日本乃至全球的海產品還能不能吃,都將成為新的問題。
為何執意選在8月24日排海?
日本為何執意將核污染水排海?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祥向潮新聞記者表示,日本選擇將排海作為解決辦法,主要從節約空間、成本和降低自身危險出發。
7月4日,在日本東京,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左)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交針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的綜合評估報告。圖片來源新華社
首先,福島核電站的儲存設施已接近滿載,無法再繼續建造儲水罐。考慮到日本國土狹小,需要騰出空間優先保證回收乏燃料等。其次,與注入地層、蒸汽排放、電解釋放和固化填埋四種核污水處置模式相比,排入海洋成本最低;再者,未經稀釋的核污染水放在儲存罐內,一旦遭遇地震等自然災害,可能對日本沿岸地區造成直接沖擊。
早在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在兩年后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也就是說,日本政壇保守派早就對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形成共識了。核污染水排海日期定在8月24日,日本政府已幾經考量。
陳祥向潮新聞記者分析,一方面是國際政治因素考量。岸田政府將美國拜總統拜登支持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日本排海方案評估,作為“護身符”和“通行證”。如此,岸田政府就能罔顧國內外各種反對聲音,強行推進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另一方面,岸田政府也出于國內因素考慮。8月底,日本傳統的盂蘭盆節結束,各地的海水浴季基本結束,9月底是福島縣拖網捕撈活動解禁,因此,8月底排放核污染水就能避開這兩個敏感時期,讓核污染水排海輿情對“國會解散”后的選舉影響降到最低。
核污染水排海之后,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太平洋沿岸國家的海洋環境,也同樣影響中日關系。“中國方面已經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多次表達過關切和反對意見,但日本政府對此置若罔聞。很顯然,日本對中國的意見是‘不尊重的’,那么日本也就很難得到中方的‘尊重’。”陳祥向潮新聞記者表示,日本一意孤行,國家形象受損難以挽回,必將為自己的錯誤行徑付出代價。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