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市發聲,浪底淘金#
一、當前經濟和資本市場形勢:錯綜復雜,但是充滿韌勁,中長期整體穩中向好,高質量轉型初見成效。。。這個就不多說了。二、新能源行業發展情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方向和一致宏大行動。隨著能源低碳目標的推進,綠電需求持續高增,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根據(IRENA)發布的《2023 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統計報告》,2022 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 3372 吉瓦,新增裝機容量達 295 吉瓦。在新增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和風能繼續占主導地位。海上風電覆蓋面積廣、資源稟賦好,發展潛力巨大。2022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 77.6GW,其中海上風電新增裝機 8.8GW。預計到 2024 年,全球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將首次突破 100GW;到 2025 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將再創新高達 25GW。在我國,近年來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能源結構調整和減碳效果逐步顯現。2022 年 1 月,領導指出:“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后續國家、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陸續發布《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政策,行業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資料圖)
三、中廣核集團新能源簡況:
中廣核集團新能源業務主要由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中廣核新能源01811二家組成。
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目前總資產約2300億元,主營業務風電和光伏發電,去年實現利潤約66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利潤28億元,最新裝機約30G,其中風電裝機量名列行業前四。
上市公司中廣核新能源(具體看下列“四”)
四、中廣核新能源01811:
主要業務: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燃氣發電等,其中風電業務貢獻利潤占比約80%。
公司股份較為集中,其中大股東持股約73%,前海旗下各基金持股約5%。
中報:1.98億美元,同比增長11.2%,折算人民幣14.29億元,同比增長19.6%,EPS為0.36港元(按6月30日匯率中間價折算)。
過往業績:公司2018年起開始向新能源運營轉型,營收和利潤快速增長。
近一、二年,可能是種種原因,公司裝機增速和派息有所下降。但引用雪友98飛雪連天的描述:“有人對這家公司的新項目不滿意,認為沒什么發展空間,我作為業內的人深知,現階段真沒什么好項目,所有的新項目成本都很大,地方政府獅子大開口,能拿到的新項目大多數都很難賺錢,真正賺錢的項目還是靠以前的存量項目。現階段少發展,其實不一定是個壞事”。
關于公司的高負債,8月3日曾經發貼有過詳細分析,這里就不再解釋。
下表引用自財務專家雪友“滿天飛舞的雪花”,能夠進一步幫助了解其業務結構。
五、中廣核風電公司與中廣核新能源01811可能的整合:
中廣核集團曾經承諾,新能源業務只維持一家上市公司。目前中廣核風電和上市公司二家公司基本由一套班子統一管理,已上市的中廣核新能源01811總市值不足百億,公眾流通股市值更是只有20億人民幣。未上市的中廣核風電資產規模是上市公司的6倍。二者有迫切的資產整合需要。
2021年著當年最大央企混改項目落地,中廣核風電以18倍PE估值成功引入14家戰投,募資超三百億 網頁鏈接,新股東包括全國社保基金、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國新、中國誠通、廣東恒健、川投能源、以及四大銀行、保險公司和產業基金,均為對風電公司和中廣核具有重大業務協同效應的產業投資者和實力雄厚的財務投資者。盡管說是中長期投資,但股東們也迫切需要有退出的管道。
過去幾年,三峽能源在A上市,龍源電力通過吸收合并方式實現AH整體上市,華電新能源、華能新能源分別私有化正走在回A路上,華潤正在分拆新能源業務擬回A上市,中國電力也在以10PE收購大股東資產。
其中三峽和華電都是引入戰投滿二個會計年度后在A上市。
算上國投、中電等,目前央企新能源資產大部分已在上市公司之中,總裝機接近30GW、資產規模超2000億元的行業龍頭之一的中廣核風電也有將資產整合上市的迫切需要。
六、過去幾年,公司有過私有化的想法。
小結:中廣核新能源01811,股東背景強、行業前景好、資產質量高,增長速度快、政策支持力度大。大股東約73%的持股、公眾股市值極小,各方有整合的積極性和便利性及可操作性。類公用事業的發電企業具備較強抵御經濟波動的特點,目前公司最差股息超過3%,有很強安全墊,再加一個可能的整合期權。
這樣有成長有爆發性題材且不會有大雷的公司,動態市盈率才5倍不到,值得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