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資料圖)
27日晚,崇川區(qū)市北文體中心四樓排練廳里燈火通明,“靜海之韻”舞蹈團正在為30日的專場文藝演出做準(zhǔn)備。隨著開場舞《萬疆》的伴奏響起,數(shù)十名團員裙裾飛揚,赤紅的顏色如火焰般點燃了排練廳的滿場熱情。
“我們的專場文藝演出共有12支舞蹈,既有之前表演獲獎的舞蹈,也有像《額爾古納河》這樣的新舞蹈。”“靜海之韻”舞蹈團團長王燕介紹,當(dāng)天是舞蹈團為專場演出進行的一次大聯(lián)排,集聚了“靜海之韻”舞蹈團的新老力量。
“靜海之韻”舞蹈團的前身為圓夢舞蹈團,成立于2014年6月。“崇川區(qū)文化館那時候只有合唱團,沒有舞蹈團,我就想建一個。”有了想法,王燕很快行動起來。通過個人報名、線下考核,招聘了40名團員。由于比賽規(guī)則的限制,最終只保留了14人,成為“靜海之韻”舞蹈團的骨干。“直到現(xiàn)在,最早一批的成員還有很多留在團里,還能跳。”王燕說。
如今,通過歷年招新,舞蹈團已有32名成員,她們來自各行各業(yè),最小23歲,最大69歲,有的已經(jīng)退休,有的仍然在職。無論多忙,每周都齊聚在文化館四樓排練廳里,憑借著對舞蹈的熱愛,不斷練習(xí),反復(fù)錘煉。雖然大多數(shù)人出身業(yè)余,但都樂此不疲。即便是在課間休息時,不少演員會自發(fā)走到鏡子前,一起揣摩舞蹈動作細節(jié),一刻都不放松。“每周三次排練,風(fēng)雨無阻,正是這樣的常年堅持,隊伍的整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成員們雖然年紀偏大,但舞姿、基本功都不比年輕人差。”王燕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跳好每一支舞,團員們下的功夫要比其他人更多。“沒有基礎(chǔ),我們從最簡單的身韻動作、最基本的手位腳步開始;沒有經(jīng)驗,我們從觀看比賽視頻、研究舞蹈動作、參加各類活動開始。”身為領(lǐng)隊,2014年至今王燕都在免費為團隊進行輔導(dǎo)、編排,每周三次的固定排練,這一練就是9年。
在采訪過程中,團員們反復(fù)提到一個詞:感情。“在這里我們所有的隊員都相處得和親人一樣,感情特別好。”“我中途也想過放棄,但是真的舍不得這群舞友,是她們支撐著我堅持下來。”
2017年,懷孕6個月的王燕作為舞蹈的編導(dǎo),陪著團隊在四川達州完成了3天的慰問演出,幫大家輔導(dǎo)、加油打氣,“我不是本地人,在我懷孕的時候大家都對我特別照顧,平常相處也特別好,感情很深。”團隊里年齡最大的周克華阿姨每次比賽都會陪大家一起,“即使有時候沒有登臺,但也會全程陪伴比賽,做好后勤工作,為她們解決后顧之憂。”
幕起燈亮,鮮妍明媚;幕落燈盡,滿堂喝彩。多年來,在王燕的帶領(lǐng)下,“靜海之韻”舞蹈團共演出百余次,在各大舞蹈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所有的汗水與努力都得到了不菲的回報。2016年6月,“靜海之韻”舞蹈團改編的舞蹈《茉莉花開》走進中央電視臺的星光演播廳,獲得了群文杯第四屆“感動中國全國舞蹈大賽”金靴獎和最佳臺風(fēng)獎。“沒想到我這樣一個普通人能有機會站在央視的舞臺上和明星同臺,真的拓寬了視野。”提及這次經(jīng)歷,隊長朱洪梅記憶猶新。
今年,“靜海之韻”舞蹈團榮獲江蘇省優(yōu)秀文藝團隊,這給了團員們莫大的鼓舞。“這次的專場演出結(jié)束后,我們還將繼續(xù)為明年舞蹈團的十周年演出做準(zhǔn)備。我們總是停不下來的。”王燕告訴記者。但對團員們來說,“熱愛的東西永遠不會覺得累。”(盧鋮卉)
[編輯:奚柯柯]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