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了讓中小學生
度過一個安全、健康、平安的暑假
河北新聞網特別推出
《河北省中小學生安全知識課堂》
暑假來臨,氣溫飆升
水邊游玩是必不可少的降暑方式
為了增強學生們的防溺水意識
和自救、他救的本領
今天推出第一期
防溺水篇
快來學習吧~
做到四“要”一“遠離”
1.游泳、戲水要有家長或老師陪同;
2.游泳、戲水要去正規游泳、戲水場所的淺水區域:
3.游泳、戲水下水前要進行熱身,以防抽筋;
4.游泳、戲水時有同伴溺水,要大聲呼救,但不要妄自施救;
5.日常生活及游玩要遠離危險水域。
容易溺水區域
河流海濱、農村野外坑塘、小河溝、小野渠、水庫湖泊、景觀水池、不明積水處
圖片來源網絡
野外水域為什么危險
1.野外水域的未知因素多,游泳者往往對所在水域情況并不了解,有些水域看似平靜,但水下經常會有漩渦、暗流,容易發生意外。
2.野外人員稀少,一旦出現體力不支等意外情況,很難在第一時間被施救。
3.野外水質污染也比較多,游泳難免會喝水,對身體難免有害處,有過敏體質的人也不適宜到這樣的水域游泳。
會游泳就不會溺水嗎?
慘痛的溺水事故往往是因為疏忽大意造成的。水下非常危險,水草、淤泥、碎石塊兒、漩渦等都可能導致溺水事故發生。此外,疲勞、生病、抽筋等也可能會讓人陷入危險當中。
不慎落水如何自救?
圖片來源網絡
保持冷靜:如不慎落入水中,一定要盡量保持冷靜,屏住呼吸,盡量展平身體,斜仰水面,口鼻露出水面呼吸。
減輕負重:迅速扔掉身上的重物,如書包和妨礙漂浮的衣物等以減輕負荷。
尋找浮物:尋找救生圈、木板等各種可增加浮力的物品,或用自身衣物制作浮具,等待救援。
利用自身衣物制作浮具有不同方法,其中打水法較為常用:將上衣的拉鏈或扣子完全扣上,一只手將衣服下擺拉出水面,另一只手拍打水花至衣服內充氣。
水母漂:如果不會游泳也找不到浮具,可采用水母漂的方式,節省體力,等待救援。
水母漂的方法:深吸氣之后,臉向下埋入水中,雙足與雙手向下自然伸直,與水面略成垂直,作如水母狀漂浮;當換氣時雙手向下壓水,雙足前后夾水,利用反作用力抬頭,嘴巴出水后迅速張大口吐氣再吸氣,隨即屏氣繼續呈漂浮狀態;如此在水中便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
發現他人溺水怎么辦?
發現他人溺水時,我們首先要保持冷靜,然后大聲呼救,尋求他人的幫助,并同時撥打110和120急救電話。隨后,觀察眼前的情況,如溺水者離岸不遠且神志清醒,可向水中拋投木板、救生圈、泡沫等漂浮物,或者利用長竹竿,從側面遞出,移動至溺水者身邊。一定要確保自己不會被拉下水。
插圖繪制:石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