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強化安全生產有獎舉報工作舉措,充分調動企業員工參與事故隱患排查的主動性、積極性,山東省政府安委辦以實踐為基礎、以創新為引領,于2023年7月7日出臺了《關于推行企業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制度的通知》(魯安辦發〔2023〕11號,以下簡稱《制度》),決定在全省全面推行企業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制度。
(資料圖片)
企業員工處于生產經營活動的第一線,對身邊的事故隱患能在初始苗頭期間第一時間發現,舉報的事故隱患具有時效性強、內容詳實準確、經整改最大程度避免事故發生等特點。山東省高度重視企業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工作,前期已通過省應急廳、高級法院等12部門《關于強化安全生產有獎舉報工作嚴肅違法企業責任追究的意見》(魯應急發〔2022〕3號)和省政府安委會《全省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實施方案》(魯安發〔2023〕9號)等文件中予以規定。
近年來,企業內部舉報獎勵制度在山東臨沂、濟南、青島、濰坊、威海、德州、煙臺等市已先行試點或全面鋪開,取得明顯成效。比如,臨沂市在全市51545家企業建立了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制度,企業兌現內部舉報獎勵1717萬元,累計排查整改事故隱患151563條;濟南市政府安委辦印發了《關于開展“激勵企業內部有獎舉報、助推企業消除事故隱患”專項活動方案》;青島市政府安委辦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企業內部安全生產有獎舉報工作的通知》;煙臺市商務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商務領域企業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的通知》等。為將山東部分地市典型經驗和成熟做法予以總結提煉和全面推廣,鼓勵引導全省企業員工主動排查消除事故隱患,筑牢企業安全生產“防火墻”,省政府安委辦決定出臺《制度》。
創新適用全行業領域。《制度》要求,礦山、金屬冶煉、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粉塵涉爆、涉氨制冷、城鎮燃氣、重點消防安全、特種設備生產、油氣管道、危險化學品生產及帶儲存經營、煙花爆竹批發、民用爆炸物品生產單位和其他行業領域規模以上企業要做到內部舉報獎勵制度全覆蓋、全適用。該范圍與我省有獎舉報公告牌制度適用范圍保持一致。同時為督促制度的落實,《制度》要求企業要按照所屬行業領域和監管層級,將制度報送有關主管部門備案。
創新明確制度要素。為準確解釋和規范企業內部舉報獎勵制度的具體內容,《制度》明確提出了四項構成要素。一是“向誰舉報”:要明確受理內部舉報的機構或人員并公示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其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名單。二是“怎樣舉報”:要明確事故隱患內部舉報工作流程,并根據企業實際靈活采用電話、微信、郵箱、app、書信、公告牌等多種舉報受理方式。三是“獎勵多少”:要明確獎勵標準,根據員工舉報的事故隱患嚴重程度分檔給予獎勵,并明確適用提高獎勵標準的情形。四是“如何整改”:要明確舉報的事故隱患排查整改措施和程序。
創新設置資金保障。為確保企業內部舉報獎勵制度的順利運行,做到應獎盡獎,《制度》提出,各有關企業要設立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資金,用于保障員工內部舉報事故隱患的獎勵支出,納入企業安全生產資金保障范疇。對符合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范圍的,按《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在成本中據實列支。
創新建立運行臺賬。為確保企業內部舉報獎勵制度真正落實,實現事故隱患的查找、舉報、排查、整改、獎勵等各環節的閉環管理,《制度》要求,各有關企業要建立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運行臺賬,如實記錄員工內部舉報事故隱患的時間、具體部位或場所、具體情形和排查、整改及舉報獎勵情況。并要求,獎勵資金領取情況由舉報的員工簽字確認。
創新明確獎勵公示。為有效監督企業內部舉報獎勵制度的運行,《制度》規定,各有關企業要對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落實情況進行公示,每季度在企業網站、辦公場所公示欄、電子顯示屏等醒目位置公布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情況,同時對通過內部舉報直接避免了傷亡事故發生或重大財產損失的從業人員予以公示表揚。
創新納入培訓考核。為確保企業內部舉報獎勵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對企業員工做到全覆蓋、全普及,《制度》要求企業要將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制度納入兩個“全員”:一是納入全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保證各崗位員工熟悉內部舉報獎勵制度;二是納入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等內容,并加強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
創新銜接內外機制。為做好企業員工對內舉報制度和對外舉報制度的有機銜接,《制度》明確,企業員工在崗位職責內發現事故隱患向本企業報告,本企業未及時處理的,有權向有關部門舉報;企業員工在崗位職責外發現本企業事故隱患的,有權向本企業舉報或直接向有關部門舉報。企業員工向有關部門舉報經核查屬實的,獎勵金額在社會公眾舉報獎勵的基礎上上浮20%。(張百惠)
來源:山東省應急管理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