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7月28日訊 (吳文婷、實習生侯雨歐)今天上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里,伴隨著儀器“嗡嗡”的運轉聲,珍貴的“生命種子”從劉家棟的身體里緩緩流出,一點點地聚集到采集袋里。經過4小時40分鐘的采集,劉家棟成功捐獻了34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患者重新點燃了生的希望,這份沉甸甸的“生命種子”也將相隔兩地的血脈相連。
(資料圖)
視頻制作:實習生侯雨歐
河北省第68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劉家棟。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今年27歲的劉家棟,來自河北邢臺,是一名基層工作者,也是一名黨員。
在單位組織的志愿者報名活動中,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愿者。2023年7月,劉家棟接到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當被詢問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捐獻。對于這次捐獻造血干細胞,劉家棟激動地說:“我是一名黨員,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應該發揮帶頭作用,我想通過這次“捐髓”為這個社會傳遞愛心和關懷,為困境中的人重拾生的希望。”劉家棟的母親說:“剛開始我還是比較擔心,但我咨詢了醫生,他們都說沒事。現在配型也很困難,我尊重孩子的意愿,畢竟你多一份付出,別人就多一份希望。”
劉家棟與家人。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工作中的劉家棟總將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現在正值汛期,我們工作的地方又屬于山區,所以需要我們在山上盯守,萬一出現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要能做到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疏散、救助群眾。”他笑著表示,“做一名合格的基層工作者,編好救助的網,才能兜住群眾的困難。”
劉家棟與同事。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為保證身體處于捐獻前的最佳狀態,他堅持鍛煉、清淡飲食。入院后,劉家棟在家人和同事的陪伴下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的采集。
劉家棟與家人、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捐獻當日,劉家棟收到受捐者家屬親手寫的感謝信:“非常感謝您的義舉!你我本素昧平生,我們甚至不知道您來自哪里,姓甚名誰,但您卻可以為了我媽媽這個陌生人堅定地站出來,這樣的恩情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您高尚的風骨也讓我由衷地敬佩和感嘆,在這個世上俠客精神還仍然存在……”信中質樸的話語,飽含著受捐者一家人真切深沉的感激之情。
溫情終將能戰勝病魔,劉家棟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生命的善舉,用擔當詮釋了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行動向社會傳遞著正能量。
至此,劉家棟成為中華骨髓庫第15708例,河北省第68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