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朋友圈:大膽篩選,別怕走散
【資料圖】
#頭條創作挑戰賽#
山海自有歸期,風雨自有相逢。
作者:洞見MK
知乎上有人問:
“怎么接受和以前的朋友關系疏遠的事實?”
有個網友回應道:
“人和人的相處,本質上是互相篩選的過程。
日漸疏遠,說明你們已經不再匹配,默默離開就是最好的告別?!?/p>
是啊,在人生這趟列車上,有人上車,自然也會有人離開。
一站有一站的相遇,一歲有一歲的風景。
成年人交朋友,最好的態度就是大膽篩選,別怕走散。
1
圈子不同的人,注定漸行漸遠
正所謂:“人間枝頭,各自乘流。”
在歲月的渡口,我們劃著各自的小舟,駛向了不同的支流。
曾經再要好的朋友,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有了新的圈子和不同的歸宿。
作家@阿何,講過自己的一段往事。
他有個發小,小時候兩人經?;煸谝黄鹜?。
他們一起上山捉鳥,下河摸魚,形影不離,好得像親兄弟一般。
漸漸的,兩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發小成績不好,留在老家,給人打點零工;
阿何考上了北京的大學,畢業后到了一家著名出版社做編輯。
大家各忙各的,很少能見上一面。
幾年后,阿何回鄉探親,第一件事就是和發小重聚。
在去發小家的路上,憶起小時候兩人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阿何激動不已。
然而再見時,光景卻不同往日。
阿何覺得做工人太辛苦,勸發小早尋出路,發小說他盡用些不著邊的話來賣弄;
阿何送給他兩本書,發小說沒空看,喝酒打牌也挺有趣。
阿何無奈嘆氣,發小覺得他現在是文化人,看不起自己。
兩個人沒聊幾句,不歡而散。
他意識到,這段珍貴的友誼再也回不到從前。
給發小留下一份禮物,阿何便匆匆告別,不再主動聯系。
卡夫卡在日記中曾寫道:“社會生活在圈子里進行著,唯有嘗過痛苦滋味的人才相互理解?!?/strong>
圈子不同的人,注定融不到一起。
因為圈子的背后,是觀念和想法的差距。
你在自律上進的圈子,想的是讀書、健身、交良友,如何實現自我提升;
他在躺平擺爛的圈子,想的是喝酒、打牌、玩游戲,上班怎么混水摸魚。
兩個人的生活一旦沒有了交集,即使面對面,心也隔著千里萬里。
圈子不再相同的人,不必執著。
大膽放手,就是對彼此最好的選擇。
《人世間》中有句臺詞說得好:“人得跟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strong>
離開低級的圈子,你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2
三觀不合的人,必定分道揚鑣
魯迅說:“人和人的差異,比人和猿的差異還大?!?/p>
跟三觀不合的人相處,這種感受尤為明顯。
你赤誠相待,向他敞開一顆真心,他卻有意無意地誤解你、中傷你,讓你身心俱疲。
這樣的兩個人即使有幸同行,最終也會走散在人海里。
印象派畫家塞尚在13歲時,遇見了12歲的左拉,兩人結為伙伴。
他們一起游泳、釣魚、爬山……玩得不亦樂乎。
人高馬大的塞尚,還常常保護弱小的左拉,讓他免于被人欺負。
后來,塞尚愛上畫畫,左拉從事文學。
他們懷著遠大理想,雙雙前往巴黎。
塞尚頗有天賦,很快就小有名氣,但巴黎人紛紛嘲諷他舉止粗俗,畫作怪異。
即使被貶得一無是處,塞尚仍堅持自我,不愿妥協。
此時唯一的好友左拉,卻為了早日出頭,不擇手段。
為了博人眼球,引來關注,他把塞尚的形象寫進了一本小說里。
書中的畫家,舉止癲狂,自以為是曠世天才,卻屢遭不順,最終變成了瘋子。
塞尚得知此事,頓覺心寒。
他沒想到自己的藝術與追求,在好友的眼里,竟是如此不堪。
塞尚與左拉就此絕交,老死不相往來。
一段友誼是如何走向終點的?
或許就是兩個人距離很近,卻再也讀不懂彼此的心。
你抱負遠大,他說你不切實際;
你堅持心中所愛,他覺得你是死腦筋;
你為達目標,拼盡全力,他卻認為你的努力不值一提……
觀念天差地別的兩個人,注定不能合拍,又怎能一路同行?
房琪在《為歌而贊》中說:
我們終其一生,不是要為了滿足每一個人,而是要找到同頻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不要為了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也不必因為離開一個不懂你的人而感到失落。
對待三觀不同的人,不妨大膽一點,勇敢放棄。
你現在放手的每一段糟糕的關系,都會在未來成就更好的自己。
3
消耗你情緒的人,趁早遠離
傅首爾曾說:“感情里最重要的,就是情緒價值。”
人與人的相處,是一場禮尚往來的儲蓄。
你存一些,我存一些,互相注入正向的能量,情誼才能在兩個人之間不斷流動。
如果得不到積極的反饋,你的每一次付出都是在透支自己。
網友@小米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在上大學時,有一個同窗四年的好友,畢業后就去了不同的城市。
但對方一有事情,小米就會趕到她身邊去。
好友家里有變故,好友和男朋友分手時,都是小米陪在一旁,耐心安撫。
一開始,好友還心懷感激。
但漸漸地,好友就把她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并且對小米越發冷漠起來。
小米買了件漂亮的裙子,好友瞥了一眼,說太顯胖了;
小米說工作壓力大,好友說她能力不行非硬抗;
每次跟好友聊完,小米都覺得心里堵得慌,但她都只當朋友是心直口快。
直到有一次,小米父親生了重病。
她難過不已,癱在醫院走廊里,撥通了好友的電話。
好友沒聽她說完,就不耐煩地回道:“你爸生病了,我也管不了啊?!比缓缶蛼鞌嗔穗娫?。
小米很是委屈,回想和朋友相處的點點滴滴,她才意識到:
一直以來,朋友都在不斷消耗自己的情緒,對她的感受毫不在意。
想明白后,她果斷地和對方斷絕了關系。
聽過這樣一個比喻:“友誼是一朵柔弱的鮮花,不能只靠一個人來澆灌。”
世界上沒有一段長久的關系,能靠單方面的付出維系。
因為和一味索取的人相處,你的能量再充沛,也會被消耗殆盡。
要知道,好的感情,一定是彼此成全、互相滋養。
總是無視你、打壓你的朋友,不必再留在身邊。
他不體諒你的真心,你又何必勉強自己?
對于不珍惜你的人,揮手告別,就是最好的結局。
▽
三毛說:
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
成年人的朋友圈也一樣,聚散皆有定數。
篩掉了不合適的感情,才能把身邊有限的位置,留給真正懂你的人。
正所謂:“山海自有歸期,風雨自有相逢?!?/strong>
別害怕一段關系的走散,也別怕一個人會覺得孤單。
過了這段路,你總會遇見更合適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點個贊吧,在未來的日子里,愿我們都能用舒服的關系,換來淡淡的歡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