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態就是一道防洪堤
——走進河北最大降雨點臨城縣梁家莊村(三)
8月7日,俯瞰太行山深處的臨城縣梁家莊村。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相關資料圖)
8月7日,站在臨城縣梁家莊村抬頭四望,漫山遍野,綠意流淌。櫟樹、榆樹、板栗樹、核桃樹等,讓這里的一座座大山、一條條山溝,披上了綠裝。
今年73歲的郝愛朝老人,曾任梁家莊村黨支部書記。他清楚地記得,1996年以前,村民們常年在村后的山上砍伐林木當柴火燒,也有村民趕著牛羊上山放牧,甚至還發生過山火,山坡上的樹根本長不高。遠遠望去,一座座大山光禿禿的,水土容易流失,生態系統脆弱,下場大雨河里就流黃泥湯。
1996年8月,河北省中南部連降暴雨,梁家莊村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河道兩側一些房屋和道路被沖毀,財產損失較大。痛定思痛,梁家莊村黨支部果斷決定:禁止上山伐樹,禁止牛羊上山,用心管護林地,全力修復生態系統。后來,該村全面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家中灶眼改為燃氣灶和電磁爐,供暖用上了潔凈煤,讓私砍亂伐現象成為歷史。
梁家莊村周邊大山上的樹越來越多,河水也越來越清。如今,梁家莊村所在區域——臨城縣蝎子溝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超過90%。山在歡笑,鳥蟲歡鳴,綠海騰波。
“由黃變綠,由綠變美,現在我們的山場面積約5500畝,樹木發達的根系‘抓牢’土壤,為避免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绷杭仪f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郝立杰說,村里正計劃利用現有的自然優勢發展旅游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梁家莊村能夠順利通過極值降雨的考驗,就在于他們善于不斷吸取過去洪災的經驗教訓。
“2016年那次洪水,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這次都做了一定的改進?!焙铝⒔芙榻B,考慮到山洪往往會導致電力和通訊暫時中斷,這次在上級統一配備衛星電話的基礎上,他提前將汽車加滿了油,利用車載電充保證手機正常使用。降雨前村里緊急采購了米面油等大量生活物資,保證臨時轉移的村民吃喝不愁。
吃水問題至關重要,梁家莊村采取的一項保障措施讓村民們尤為稱道。2016年7月的那場洪災中,由于水源井出了問題,村里斷了好幾天水。該村在重修飲水工程的時候,在原來3個水源井的基礎上,在地勢較高的安全區域新建了3個蓄水池,每個蓄水池可儲存20多立方米的飲用水。這次洪災有兩個水源井和6000米供水管道受損,靠著蓄水池,全村村民平穩度過了飲用水危機。
汛期來臨之際,梁家莊村及時將槐河一段200多米長的主河道加深加寬,動用大型鉤機將彎道取直,將河道中的大石頭清理干凈,避免洪水亂竄威脅村莊。
梁家莊村在2016年洪水過后,還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在槐河過村段岸邊將石塊壘砌的護村壩加固,將部分護村壩升級改造為水泥澆筑方式,更寬更結實。在這次洪水持續沖擊下,石塊壘砌的壩體一小部分受損,水泥澆筑的壩體安然無恙。
楊鳳菊家住梁家莊村地勢最為低洼的地段,隔條路就是槐河。在山洪暴發之前,她一家被村干部轉移到安全地帶的鄉親家里。雨勢最緊的7月30日晚上,她聽著山洪暴發傳來的石頭碰石頭的聲音,“像打雷一樣”,她擔心得幾乎一宿未眠。第二天一早洪峰過后,她忐忑不安地回家探視,驚喜地發現不僅家中房屋安然無恙,連家門前的路和路邊的護村壩也完好無損,只留下洪水沖上來的泥沙和石頭。
8月7日,楊鳳菊帶著記者看門前槐河岸邊水泥澆筑的護村壩,足有4米多高、1米厚?!岸嗵澦Wo了我的家?!彼f。
這幾天,梁家莊村找來的大型鉤機,正重點修復通往山場生態林的水毀道路。據統計,超負荷的降雨量共損毀各個山溝里的共用道路8處,目前已經修通了兩處。但通往個人承包林地的小路普遍損毀嚴重,限于個人財力和機械不足,修整進度遲緩,恐怕會影響到今年板栗、核桃的采摘。
村莊里,老人們聚在一起聊著家長里短,不時傳出笑聲。村莊外,有村民正在打理菜園。美麗的小山村,正在燃起新的希望。
“人無恙,村安全,其他問題總能想辦法解決。咬定青山不放松,未來的梁家莊村一定會更美!”站在村中央的連心橋上,郝立杰的眼神里充滿堅定。(河北日報記者邢云、王永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