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治,防洪能力大提升
(相關資料圖)
——贊皇縣大汛面前無大災探析(下)
8月10日,記者再次驅車前往贊皇縣嶂石巖村,損毀的公路已經全部搶通,清澈的槐河水順流而下,唯有河槽里堆積的大小石塊,讓人感知這里曾經歷過一場暴雨洪災。
“今年槐河最大洪峰流量比2016年洪災時高出近800立方米/秒,地勢最低的西龍門鎮(zhèn)白鹿村、榆底村也都沒進水?!币宦凡稍L,好幾個村民都在慶幸。
低洼村莊沒進水,贊皇縣經受住如此嚴峻的考驗,得益于縣委、縣政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引喬入灌”造林綠化、槐河防洪生態(tài)長廊建設以及槐河、泲河河道清淤疏浚等一批生態(tài)治理工程,同步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洪安全治理,使槐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優(yōu)化,山水同治,全域防洪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優(yōu)生態(tài)、固水土,讓泥不下山、水不亂流
贊皇縣嶂石巖村,地處海拔900多米的太行山上,再往山上走就是槐河源頭。
經歷過4次洪災,58歲的嶂石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愛民說,前幾年洪災,山上摻雜著泥沙的泥水至少要流十來天,可這次不到兩天水就變得清凌凌了。“泥不下山、水不亂流,正是咱們造林綠化治理水土流失的成效。”
1996年、2016年兩次山洪,順著太行山的溝溝壑壑,大量泥沙被沖進槐河,洪水受阻,沿岸幾十個村莊受災。
必須防御洪災,絕不能再讓老百姓遭罪。贊皇縣痛定思痛,首先從治理水土流失入手,在灌木林中實施了“引喬入灌”人工造林工程。
剛剛摘了脫貧的帽子,本來財力就緊張,但贊皇縣還是把實施難度大、投資多的山區(qū)造林列入了發(fā)展規(guī)劃。
“為了守護好一方百姓,為了子孫后代,縣里明確提出:困難再大,也要治理好水土流失。”贊皇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黨組成員侯錄祥記憶猶新。
地處淺山區(qū)的土門鄉(xiāng)野草灣村,是實施“引喬入灌”人工造林工程的第一個試點村。
在村東山頂上向南望,上千畝的荊條叢中,一排排側柏挺拔蒼翠,像身著綠軍裝的士兵站在山坡上。
“荊條屬于灌木,根系只有30厘米到40厘米,而側柏卻能扎根幾米深,保持水土能力要比荊條強好幾倍。”侯錄祥說,為了減少對原有植被的破壞,他們首創(chuàng)了“條狀割灌、魚鱗坑整地、營養(yǎng)杯苗木定植”的新型造林模式,實現了保水、保土、保肥,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
一棵樹成了一片林。三年來,“引喬入灌”人工造林工程由淺山區(qū)向深山區(qū)逐步推進,種植喬灌草混交林超過了8萬畝。同時,在深山區(qū)完成了封山育林6萬畝、森林撫育14萬畝、退化林修復3萬畝。
實施大規(guī)模的造林綠化后,水土保持效果怎么樣?
經統(tǒng)計,此次洪災中,贊皇縣近年來實施的造林綠化項目未造成損失,8萬畝喬灌草混交林區(qū)域內沒有出現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皢棠尽⒐嗄竞筒莼旖恍纬傻牧Ⅲw式防御體系,實現了吸收雨水、延緩水流、滯留枯枝落葉和泥沙作用,不僅防止了泥石流形成,還有效降低了水流對山坡、路肩的侵蝕和沖擊,減輕了河道行洪壓力。”有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侯錄祥非常欣慰。
興水利、降水害,建設造福群眾的“幸福河”
8月10日臨近中午,白鹿村南的槐河河堤上車來車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丁建立正步行沿河堤巡查,“一天至少看三次,沒汛情也不能大意。
他指著8米多高的河壩說:“這是今年5月份建成的,沒想到8月份它就立功了。今年水那么大,村民們心里卻不慌!”
抵御洪水,離不開堅固的堤防和順暢的河道。
2021年以來,贊皇縣把治水工作放在首位,堅持系統(tǒng)化思維、科學化應對,投資2.72億元對槐河、泲河兩條主要河流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先后在村莊、道路等關鍵點位修建河壩14.2公里,清淤疏浚河道40.5公里,疏通“卡脖子”和淤積嚴重的河段,暢通“水道”,消除河道安全行洪隱患。
科學治水,既要治好水患,也要保護生態(tài);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為此,贊皇縣不斷深化拓展河道治理內容,開啟了從水上到陸上、從下游到上游的系統(tǒng)性治理。
在槐河上游嶂石巖至白草坪水庫段,結合河道實際,建設小型截洪水利工程,實現了汛期能攔洪錯峰、日常能賞景休閑。在下大凡村附近,依托槐河濕地和周邊山場優(yōu)勢,投資3500萬元打造集星空露營、露天影院、露天燒烤、草灘嬉戲、濱水娛樂為一體的野奢露營地。
在槐河下游縣城段,利用槐河北岸滯洪帶,建設了長2.8公里、寬160米的槐河防洪生態(tài)長廊,修建了50年一遇11米寬的河堤路,建設了景觀廊橋、觀景塔、體育運動場、親水平臺等景觀游樂設施?!斑^去出門不敢走河邊,現在就喜歡來槐河防洪生態(tài)長廊跑步鍛煉?!睂Ρ冉裎?,家住縣城的王喜紅不禁感慨。
防洪治水無止境。經歷過此次洪災后,贊皇縣委、縣政府認真總結,繼續(xù)查找短板,完善整個槐河流域的治理方案,并將防汛工作從經驗防御轉向科學防御、從定性防御轉向定量防御。“未來,我們將依托數字化系統(tǒng)科學精細調度,最大程度發(fā)揮水庫、河道消能錯峰作用,減少洪水對人民群眾和基礎設施的傷害,努力把這條河打造成為造福贊皇人民的‘幸福河’。”贊皇縣副縣長孟震信心滿滿。 (河北日報記者 董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