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品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的工作面臨更加艱巨和復雜的挑戰。”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第二屆候選會長、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稽查局局長毛振賓表示。
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第二屆候選會長、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稽查局局長毛振賓
8月19日,在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主辦的“首屆中國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多位院士為食品藥品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資料圖片)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
提升風味和健康水平是食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原校長孫寶國
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是風味、健康雙導向,提升食品風味和營養健康水平是長期任務,也是食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
在風味創新方面,以脫脂乳為例,雖然滿足了部分人的健康需求,但風味受到了影響。通過將脫脂乳中剩余的脂肪部分調控轉化成風味物質,在脫去60%脂肪的情況下,不外加香精,即可達到與全脂乳相同的風味效果;在健康創新方面,比如“三減”中的“減鹽”,北京工商大學通過研究發現,通過源于香菇的咸味肽可減去40%的氯化鈉而保持咸味不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曉松:
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快速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藥監局組織工程技術產品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顧曉松
根據《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12-2019年間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為16.9%,遠高于藥品領域的4.7%。
據國家藥監局相關數據,2022年,相較于2021年,國產醫療器械注冊數量有所增加。從2014年到2022年,國家藥監局共批準189個醫療創新器械,其中境內創新醫療器械涉及15個省的134家企業,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創新醫療器械獲批產品數量和響應企業數量最多,約占全部189個創新醫療器械的82.5%。
但是,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仍以進口產品為主,診斷及臨床檢驗設備、體外診斷試劑、生命救治支持設備、智能可穿戴醫用設備等領域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志南:
從五方面入手推動我國抗體藥物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軍醫大學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主任陳志南
據國家藥監局數據,我國目前批準上市的進口抗體及融合蛋白藥物共有28種,國內批準研制原創抗體藥或生物類似藥25種,已有多家企業的產品處于上市審批或三期臨床階段。
我國抗體藥物的快速發展受到了臨床需求、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等驅動,但也面臨著產品創新不足、供應鏈不完善等制約因素。對此,應從五方面來推動:一是加強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尋找新靶點和適應癥,提高差異化和競爭力;二是從患者利益出發,加強質量管理和監管標準,提高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快產業平臺和轉化中心建設,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企業間合作;四是拓展國際市場和合作機會,發展新技術抗體形式,提升產業國際影響力;五是提高原輔包材、裝備國產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和風險,保障供應穩定。
責編:喬靖芳
主編:張赫
校對:王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