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快培育研學游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和新產(chǎn)品,一批精品線路成為“行走的課堂”
游中有獲 學中有樂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年暑期,能學又能玩的研學游受到旅游市場的熱捧,成為許多孩子的假期標配。研學游有多火?同程旅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7月以來,該平臺上“研學”相關旅游搜索熱度環(huán)比上漲203%。
(資料圖)
河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燕山太行巍峨聳立,古跡遺存星羅棋布,萬里長城磅礴大氣,千年運河蜿蜒綿長,紅色圣地熠熠生輝,發(fā)展研學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近年來,河北加快培育研學游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和新產(chǎn)品,一大批多元化精品研學游線路成為學生“行走的課堂”。
航天研學 點燃孩子們的“航天夢”
廣場上,一座造型獨特的白色建筑靜靜矗立。建筑上部呈現(xiàn)出圓潤的弧形,自上而下逐漸收緊,從整體輪廓看既像一個即將起飛的航天器,又像是一架從宇宙來的飛碟。來到三河市4A級景區(qū)夢東方未來世界航天主題樂園,一股神秘的未來感撲面而來。
7月28日上午,帶著滿肚子的好奇,北京翼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組織的200多名孩子走進夢東方未來世界,開啟了當天的航天研學之旅。
景區(qū)研學內(nèi)容主要包括航天知識科普和親身體驗兩部分。航天之路展區(qū)可以充分了解世界航天由古至今的發(fā)展演變史和中國航天發(fā)展歷程,航天科普展廳則以宇宙形成演化為時間線,延伸至近現(xiàn)代我國對宇宙空間探索的成果展示。
津津有味地聽完航天知識科普,孩子們在體驗過程中近距離擁抱星辰,逐夢太空,實實在在過了一把航天癮。
“成功啦!”在火箭指揮中心,經(jīng)過一步步認真操作,孩子們親手將“神舟十號”火箭緩緩啟動。看著器箭分離、太陽能板展開、探測器成功進入軌道時,孩子們激動不已。
不停旋轉,上下旋轉和左右旋轉還交叉進行。“頭好暈,宇航員真辛苦。”剛體驗完航天訓練器的孩子不禁感嘆。
“哇!這就是艙外航天服呀,真酷!”走進空間站,孩子們有的通過觸摸類小游戲與宇航員進行互動,有的動手做起了太空實驗。宇航員如果被隕石擊傷如何救治?不同的蔬菜通過基因重組能否培育出新品種?在生命科學實驗、蔬菜種植實驗中,孩子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嘗試獨自解決問題。
“孩子們特別喜歡這里的航天研學。這里主題性、互動性強,知識講解得通俗易懂。每次帶團過來前,景區(qū)都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為我們定制研學內(nèi)容。”北京翼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張磊說,通過研學,很多孩子心中埋下了探索航天科技的火種,更激發(fā)了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夢東方未來世界是中國首家、全球第二家航天主題樂園。張磊從2017年起就與夢東方未來世界進行研學合作,每年組織近五萬名孩子過來學習。
“截至目前,今年我們接待游客共計4.4萬人次,其中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超過2.6萬人次,研學團隊主要以京冀為主。”夢東方未來世界營銷部經(jīng)理宗建磊認為,研學是一個綜合實踐的過程,是一種素質教育。充分考慮孩子們的不同需求,他們開發(fā)出13個航天科普板塊、18個高科技互動體驗項目,包括模仿逃脫黑洞引力的室內(nèi)過山車,4D、5D互動射擊和體感影院,體驗宇航員訓練的宇航訓練器等項目。“我們將不斷嘗試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他們學到航天科技知識,點燃孩子們的‘航天夢’。”宗建磊說。
生態(tài)研學 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同學們,這個頭、頸、腳和嘴都挺長的鳥叫蒼鷺。它有個有趣的綽號‘長脖老等’,誰知道它為什么叫這個呀?”7月16日,衡水湖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的研學導師張玉,指著衡水歷史文化生態(tài)研學館中的一張鳥的照片,問參加生態(tài)研學游的孩子們。
“不知道啊。”看著孩子們滿臉問號,張玉笑著解釋,那是因為蒼鷺捕食時會一動不動站在一個地方等候,有時候長達數(shù)小時。當看到食物到來,它們會立刻伸頸啄捕。
“牛背鷺竟然不吃魚,而是以昆蟲為主食,還經(jīng)常站在牛背上。”“區(qū)分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的性別原來可以看眼睛呀。”……聽著張玉的講解,孩子們邊認真做筆記,邊嘖嘖稱奇。
每個參加研學游的孩子都會領到一本研學筆記,上面有研學知識點考察、動手實驗、匯報展示等不同板塊。研學結束時,孩子們要把每項任務完成結果都填寫上。
在沉浸式體驗了衡水湖四季變遷和衡湖暢游裸眼3D影院后,孩子們坐上駛往衡水湖梅花島的游船。“老師,我看到好多白鷺。”“看,有的水鳥嘴里還叼著小魚!”……孩子們一路格外興奮。結合實景,張玉詳細介紹了衡水湖濕地相關知識,孩子們聽得入了迷。
梅花島是國內(nèi)唯一一個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獨立研學島嶼,建有地下探秘、仿生鴨巢、沉水廊道、水中漫步等多個體驗站點和研學教室。在這里,學生們被地下生物的多樣性震驚了,學到了很多動植物的習性和特點,通過水體采樣實驗認識了水中微生物,親手體驗了彩泥DIY、多肉植物種植等多種課程。張玉說:“我們的研學設計旨在讓孩子們通過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五大感官,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從而學會尊重自然、保護生態(tài)。”
旅游是研學的載體,教育是研學的目的。“我們的研學產(chǎn)品從開發(fā)到實施全過程都圍繞教育展開,強調寓教于樂,‘研’有所獲。”衡水湖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研學部負責人代金劍告訴記者,衡水湖素有“京津冀最美濕地”“東亞藍寶石”的美譽,依托衡水湖豐富的生態(tài)旅游資源,他們精心設計研發(fā)了一系列獨具衡水特色的研學產(chǎn)品矩陣。研學課程不但得到了國際鳥類專家的專業(yè)指導,而且得到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世界研學組織、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機構和院校知名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目前研學課程有30多種,學員主要來自北京、山東、安徽和省內(nèi)各市。”代金劍說。
紅色研學 讓紅色基因浸潤學子心田
6月27日,清漳河畔、太行山東麓,緊鄰一二九師紀念館的紅色記憶小鎮(zhèn)迎來一批研學的學子。邯鄲市第二十六中學的500余名師生統(tǒng)一著裝、精神飽滿,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紅色記憶小鎮(zhèn),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使命。
土坯房、木窗欞、下地干活用的農(nóng)具,還有隨處可見的抗戰(zhàn)標語……行走在紅色記憶小鎮(zhèn),時間仿佛靜止在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先打開盧溝橋,后打開山海關……”一二九師政治部禮堂傳來激昂的紅歌《八路軍拉大栓》。
循聲步入禮堂,只見一名身穿八路軍軍服的演員正指揮著臺下學生們放聲高歌。學生們學得認真,唱得激情澎湃。
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涉縣是著名革命老區(qū),八路軍一二九師曾在此駐扎,留下了眾多珍貴的革命舊址,流傳著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增強紅色旅游資源沉浸式體驗,讓紅色基因浸潤學子心田。涉縣從分散在各地130余處革命舊址中,篩選出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晉冀魯豫邊區(qū)高等法院、一二九師政治部禮堂等30余處作出歷史突出貢獻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采用依山就勢、等比復原、修舊如舊的方式集中建設,讓紅色記憶小鎮(zhèn)成為名副其實的“歷史再現(xiàn)地”和“紅色發(fā)源地”。紅色記憶小鎮(zhèn)也成為游客到一二九師紀念館開展研學旅游的重要場所。
側身下蹲、調整竹竿、挺身站起,挑水動作連貫流暢。但僅一個來回,段夢瑤的臉就已泛紅。
段夢瑤今年14歲,平時只在課本上接觸八路軍一二九師的歷史故事。這是她第一次參加紅色研學,挑水、推獨輪車、軍事推演等所有課程項目,她都認真完成。“盡管很累,但是能體會到當年八路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感覺特別值。”段夢瑤說。
讓紅色記憶更加鮮活,紅色記憶小鎮(zhèn)根據(jù)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知識范圍和學習需求,制定推出14種研學課程。從打綁腿、扔手榴彈等軍事訓練,到推獨輪車、挑水、犁地等革命生活體驗,讓青少年在玩中學、在學中悟,親身體驗和感受這里的紅色文化。
太行山紅色記憶手繪地圖、小八路冰箱貼、師長公文包……在紅色記憶小鎮(zhèn)文創(chuàng)商店,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紅色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讓學生們愛不釋手。
嚴肅而厚重的紅色文化,也可以通過新潮的方式“圈粉”年輕人。目前,紅色記憶小鎮(zhèn)將紅色文化融入文創(chuàng)設計中,打造30余種100余款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覆蓋旅游紀念、生活日常等多個領域。
今年上半年,紅色記憶小鎮(zhèn)青少年研學游活動參加人員已超2萬,涉及河北、山東、河南等地。“下一步,我們將持續(xù)優(yōu)化課程設置,擴大研學路線團隊,創(chuàng)新研學旅游體驗方式,更好地發(fā)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一二九師紀念館副館長王翔翥說。(河北日報記者 馬朝麗 苑立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