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黃山市屯溪區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支“小巷管家”隊伍,進一步延伸了治理觸角,有效改善了基層治理微循環,為扎實開展基層治理增添了新活力。
“叔叔,您反映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為了防止居民走過去摔倒,特意加裝了地墊,你覺得這樣子操作怎么樣?”近日,在屯溪老街, “小巷管家” 陳蕾正在和反映問題的居民及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查看之前反應的電線裸露問題,經過協調溝通,這一問題得到了迅速解決,群眾也十分不滿意。
為破解自治難題,老街社區針對居民在基礎設施和物業管理方面的訴求,結合老街特色,成立了一支政府聯系居民群眾的隊伍——小巷管家,轄區15條小巷通過黨員帶頭認領、能人自薦認領等方式,招募小巷管家及助理25人,其中居民管家10人。
據了解,“小巷管家”就是負責網格片區街巷治理的專門負責人,和社區網格員不同的是,他們的職責更加細,工作區域更加下沉。
近年來,屯溪區始終堅持底線思維,法治思維,結合本地實際進行拓展。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提升基層源頭治理能力,在62個基層群眾接訪室,215個城市社區網格體系基礎上,整合小巷管家,平安大媽等16個特色服務平臺,并且在19個重點村居增設信訪工作組,吸收各類志愿者及專兼職工作人員350多人,深入開展群眾的日常信訪處理工作。今年以來,已經成功勸導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信訪,隱患問題6200多件,處置群體性的信訪隱患問題28件,堅持發現早、處理小,把問題隱患控制消除在源頭,讓群眾切身感受,“昱”事都有解。(方曉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