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P2P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嚴格,P2P也越來越安全。但是,P2P并不是100%的安全0風險的,依舊存在一些風險,那么P2P理財到底是陷阱還是機會?其實歸根結底,年化收益率達10%以上,比較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型基金等收益高出1倍,這才是近年市場上新興的P2P理財吸引眾多普通投資人的最大原因。因此,高收益帶來的高風險需要投資者高度重視、巧妙規避,方能讓P2P投資歸于理性,讓投資機會大于風險。
P2P金融出現以來,盡管魚龍混雜,但它為無數創業者找到了便利融資的機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里不乏P2P帶來的巨大推動,同時,它也充分調動了民間閑散資金的力量,為普通民眾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多部門相繼發布了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信息披露指引》的出臺,標志著網貸行業“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政策體系,進一步明確網貸行業規則,有效防范網貸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快行業合規進程,實現網貸機構優勝劣汰,真正做到監管有法可依、行業有章可循。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投資者越來越理性,之前一味追逐高投資回報率而忽視風險,現在的投資者更看好平臺及項目的安全性。投資P2P理財如何避免踩雷?真實的抵押類融資項目,由于抵押物足值,并且所融資金額往往大幅小于抵押物市場評估價,因此比較靠譜,不易踩雷。比如,汽車質押對于P2P模式而言就更有保障,三、以汽車質押平臺金橋梁為例:汽車質押,借款人還必須將車子移交給平臺,平臺充分掌握控制權。汽車屬于小型資產,易處置,易變現。平臺按照評估價格的4~7成借款,就算逾期不還款,處置資產也不怕汽車貶值。
安全合規的平臺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透明。我們都知道銀行存管是合規平臺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是,如果平臺發假標、偽造資料發自融標,就可以繞開銀行存管,因此標的真實透明是一個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一個透明的平臺一定是將平臺信息、運營信息、借款人信息等等都進行透明展示的。以金橋梁為例,平臺透明展示了平臺的基本信息,背景、運營方、高管團隊等,然后是運營信息,包括月成交額、新增用戶量、點擊量、滿標速度、客戶群活躍度等,最后是項目披露信息,提供的資料包括行駛證、登記證、借款人身份證、車輛照片、借款協議等資料,全方位多維度的展示平臺的透明度。
面對各種監管下的P2P,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了,已經成為了國家認可并支持發展的正規軍,監管的成熟以及用戶的大幅增長,給行業一個明確的信號,金融行業的總體需求非常大、行業定位非常高,互聯網金融大有可為,相信P2P理財一定會成為大家的機會而不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