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中國臺灣網報道,布林肯訪華不到一周時間后,美國國會操弄涉臺鷹法,對“臺獨”勢力進行鼓動。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就明年美國軍事支出法案草案達成一致,其中規劃的美國軍事支出繼續突破歷史新高,達到8863億美元。草案內容中將“中國大陸列為首要競爭對象”,鼓動美軍應擴大對島內的軍事介入。其中包括,美軍應全面介入臺軍訓練體系、為臺軍設置軍事能力發展方向、擴大網軍介入島內程度。
布林肯訪華期間再次重申了拜登政府不支持“臺獨”的對華承諾,美國參議院軍委會尋求擴大鼓動“臺獨”的做法,表明美方實質動作不止與承諾不符,甚至是相反的。
這一反差有助于中國進一步認清美方的行為模式,即美方嘴上言語往往與實質意向相反,與美方打交道時應不乏“反向思維”。通過與美方言語實質相反的指向,探析美方實質動作目的所在。布林肯訪華一事未改變美方干涉臺海的原有方針,其訪華發揮的作用是,對中美在臺海的軍事緊張層級進行降級。使臺海局勢的最壞情況,回到美方能接受的博弈上限。這一點在布林肯訪華前后中美兩軍有限的軍事交鋒中,有所體現。
6月3日,美國軍艦穿航臺海并挑釁,遭解放軍軍艦正面執法。6月21日布林肯訪華結束兩天后,隸屬美國海警隊伍的一艘炮艦穿航臺灣海峽,中國海警船隊伍對其實施監視、跟蹤、警戒。
時隔18天的前后兩起事件中,美方干涉臺海的意圖未發生轉變,但從軍艦到海警船只,確是干涉強度的降級。美國干涉臺海意圖不因其對華做出承諾而發生轉變,這不合于多數中國民眾樸素的情感認知,確是美方表現的常態。中國要免于和美方打交道時這類不適感,需要的是從美方主導的話語權體系中,建立中國敘事、中國規則體系。
這一點,受益于中國崛起的全體中國民眾均與有責焉。中國越取得自主工業成果,越重塑當今全球的力量分布,中國在臺海及全球的話語權便越大,對比之下美國無信用可言的形象便越深入人心。
布林肯訪華取得的成果中,包括兩國在外交層面高層互訪的恢復,而在中美實質問題的經貿、科技、軍事等領域均未能取得成果。這一點顯示了布林肯訪華的實質,即兩國各領域深層矛盾積重難返,中美兩國保持外交高層交往通道是出于禮節性,也大體排除了兩國爆發核戰的可能。在核戰這一選項之外,兩國的大規模交鋒實質風雨欲來。美國參議院軍委會版本的2024年軍事支出法案中,其中不小篇幅涉及加速武裝“臺獨”及美軍擴大滲透島內。
由于相關法案涉及美軍下一年度的全年規劃,相關內容可視作美軍2024年或加速介入兩岸統一的信號。這要求解放軍在臺海持續深化各領域常規軍事準備工作,為以軍事手段解決島內“臺獨”及外部軍力問題做好預案。
駕駛轟-6K低空飛行300公里驅離外船的解放軍飛行團隊日前被授予“時代楷?!狈Q號,何為時代楷模,是引領一個時期的標桿和引領者。中美交鋒持續的大背景下,解放軍與中國外交團隊在為中國之先,為捍衛中國正當權益頂在交鋒前沿。中國民眾也應嗅到時代轉變的風險,以自強自主自立的行動,為中國搏擊變局風浪、促進兩岸統一貢獻“星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