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與尼日爾政變軍方持續多日的僵持之后,尼日爾危機終于出現些許緩和跡象。據尼日利亞《先鋒報》8月13日報道,尼日爾政變領導人奇亞尼在與尼日利亞宗教代表團會談后已同意與西共體進行對話,并“愿意探索”以外交及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13日晚,尼日爾政變軍人則發表聲明,將以叛國、破壞尼日爾內外部安全的罪名起訴在押總統巴祖姆。
(資料圖片)
與此前幾年鄰國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發生政變時相比,法、美等西方國家和西共體對此次尼日爾政變格外關切,反應激烈。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執行所長黎文濤對本報記者表示,尼日爾發生政變使西方國家和西共體產生了可能在地區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強烈擔憂。
僅有尼日利亞一國可以派兵
8月10日,尼日爾政變軍人宣布成立新政府。同日,西共體領導人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行的緊急會議上宣布立即啟動地區常備部隊應對尼日爾危機。然而,原定12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舉行的西共體成員國軍事首長會議,卻因“技術原因”被無限期推遲。消息人士透露,這次會議原本是向西共體成員國領導人通報啟動和部署地區常備部隊的“最佳選項”。
美聯社報道說,現階段西共體成員國只有尼日利亞可以派兵,其他國家都無法立即到位。
“西共體當前出兵的意愿和能力都是不足的。尼日利亞是西共體核心大國,但尼日利亞國內在對尼日爾出兵問題上分歧嚴重。”黎文濤表示,尼日利亞的顧慮在于出兵將使自身負擔所有的軍事和資源成本,更擔心如果尼日爾進入內戰狀態,混亂局勢的蔓延會威脅到尼日利亞的安全。
黎文濤指出,尼日爾局勢在未來引發沖突的可能性仍然較大,須進一步觀察。盡管進度遲緩,但西共體并未放棄軍事干預尼局勢的意圖。
給西方帶來巨大心理沖擊
為斡旋尼日爾局勢,美國代理常務副國務卿紐蘭8月7日訪問尼首都尼亞美,但無功而返。8月12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發表聲明稱,歐盟準備對尼日爾實施個人制裁。在為西共體軍事干預尼日爾“做準備”的同時,歐盟也支持尋求和平解決方案。
黎文濤指出,尼日爾是西方國家眼中薩赫勒地區最后的一塊“和平綠洲”,也是西方最重要的軍事戰略支點。雖然尼日爾發展水平落后,但在西方和西共體看來,尼此前政局穩定,在反恐方面也表現積極,他們對尼期待較高。尼日爾政變對西方和西共體帶來的心理沖擊是巨大的,使他們產生了政變可能在地區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強烈擔憂。
西共體曾在2017年年初對岡比亞進行軍事干預,在2022年年初向發生未遂政變的幾內亞比紹派遣維穩部隊。“西共體雖然對成員國發生政變等非憲政方式的政權更迭有比較明顯的干預傾向,但由于軍事和物質資源有限,以及核心大國尼日利亞內部本就安全問題叢生,西共體的軍事干預計劃真正付諸行動的很少。”黎文濤說。
法國地區安全戰略宣告失敗
法國是20個非洲國家的前殖民宗主國,幾十年來始終努力維持在非洲大陸的強大影響力。在尼日爾,法國仍部署有1500名士兵以及無人機和戰斗機。英國《金融時報》10日刊文稱,法國“就像幽靈一樣”一直在非洲游蕩,但一系列做法卻導致反法情緒不斷升級。隨著“最后盟友”尼日爾文官政府倒臺,尼日爾已成為法國在薩赫勒地區的一座墳場。
黎文濤說,近年來,法國在薩赫勒地區投入了最大規模的反恐力量,但地區國家的反恐形勢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陷入“越反越恐”的狀態。
“法國已經認識到對薩赫勒地區軍事干預行動的失敗,撤軍也是無奈之舉。雖然法國仍是地區綜合影響力最大的域外大國,但尼日爾政變確實代表著法國過去10年在薩赫勒地區安全戰略的失敗,對法國在該地區的綜合影響力造成巨大沖擊。”黎文濤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