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房報
(資料圖片)
記者 曾冬梅丨廣州報道
在母公司暴雷以及134億元存款質押事件的陰影下,恒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物業”,06666.HK)試圖走出一條獨立發展的新路。
8月24日的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該公司重回增長軌道,營業收入、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2%、43%,新增了約1514萬平方米的合約面積,現金總額相較2022年底也有所增加。
為了減少來自母公司的不利影響,恒大物業將市場化拓展作為提升管理規模及效益的主要增長方式。上半年,關聯方只貢獻了1.1%的收入,新增的合約面積中也有93.3%來自第三方。該公司表示,已基本脫離對關聯方業務的依賴。
但中國恒大給恒大物業帶來的沉重財務負擔尚未明顯減輕,截至6月末,該公司仍舊資不抵債,審計機構認為其持續經營能力存疑。
━━━━
利潤增加了 對關聯方依賴減少
2023年上半年,恒大物業的營業收入約61.45億元,同比增長約6.2%,其中基礎物業服務及社區增值服務收入合計占了總收入的約99.3%。該公司強調,因關聯方陷入流動性危機,基于穩健性原則,期內物業管理服務收入剔除了向關聯方提供的物業管理服務部分收入約2.1億元,若不剔除該部分收入,物業管理服務收入約52.4億元。
利潤指標也較2022年同期有所提升,上半年,該公司實現毛利潤約15億元,毛利率約24.4%,同比增加約2.2個百分點。凈利潤約7.9億元,凈利率約12.9%,同比增加約3個百分點,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約7.8億元,同比增加43%。
期內,恒大物業加大了對優質存量項目及非居業態的拓展,并在集團內部協同、國資公司合作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累計對外拓展項目167個,年飽和收入超4億元,成功拓展大批地標性項目,涉及公建、軌道交通、醫院、產業園等多種業態。截至6月末,其總合約面積約8.12億平方米,在管面積約5.09億平方米,同比分別增加了0.01億平方米、0.3億平方米。
上半年,恒大物業來自關聯方的收入約0.65億元,僅占總收入約1.1%,應收賬款也做了約23.45億元的減值撥備。結合過去兩年的數據,不難發現,2021年以來,該公司已經計提了高達72.4億元的關聯方應收賬款減值。
恒大物業表示,未來將調整非業主增值服務的發展戰略,按照市場化原則擇優開展關聯方服務,為廣大房地產開發商提供價值賦能,借此獲得更多機會拓寬物業管理項目。
少了關聯方的輸送后,恒大物業把重心轉向開拓新的社區增值服務賽道。上半年,該公司發力社區團購業務,收入較2022年同期增長約230.8%,到家服務的收入同比增長約97%,房屋租售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約66.7%。
━━━━
資不抵債 存款質押無解決方案
經營質量雖然有所改善,但恒大物業要回歸正常發展軌道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業績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恒大物業的資產總額為76.13億元,負債總額83.62億元,股東權益為—7.49億元,依舊資不抵債。凈流動負債及凈負債約25.26億元、7.49億元,較2022年底的33.2億元、15.1億元有所降低,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約0.69倍。期末的銀行存款和現金總額為16.73億元,較2022年底增加了1650萬元,短期借款約1.83億元,無長期借款。
恒大物業表示,公司已與若干債權人(包括應付貿易賬款、業務合并應付對價及關聯方)達成協議,同意延長還款期一年至四年不等,未來將繼續通過實施行政及其他開支方面的成本控制,改善經營及財務狀況。在此基礎上,恒大物業認為自己有足夠營運資金來履行未來一年到期的財務責任。
而對于134億元的存款質押,該公司依然沒有拿出解決方案,只表示將繼續積極、努力采取各種措施向中國恒大及相關方追討損失,包括與中國恒大商討償還該質押涉及款項的方案、論證訴訟等其他法律措施,但受限于關聯方流動性危機,追回該等損失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為了補上企業管治的短板,近一年多來,恒大物業已經進行了多次人事調整,2022年7月份,涉及存款質押事件的甄立濤、趙長龍、安麗紅辭去了執行董事職務。今年6月份,胡亮、呂沛美、王震、余芬這4位高管也辭任執行董事,由韓超、胡旭接替,桑權、林五昌則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
完成多項復牌指引后,恒大物業于8月3日復牌,股價由停牌前的2.3港元一度跌至0.58港元。在中期業績發布前一日,其股價大漲29.3%,8月25日再度高開8.22%。有投資者表示,134億元的存款質押始終是懸在恒大物業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也有聲音認為雖然被挪用了134億元現金,但恒大物業的核心盈利能力還在,且資不抵債的差額在縮小,企業經營有向好趨勢。
現在送您60元福利紅包,直接提現不套路~~~快來參與活動吧!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