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景瑾瑾 梁正杰 歐陽志強 楊苑瑩
端午的佛山,龍舟競渡、鑼鼓喧天的場景在大河小涌輪番登場。起龍儀式、龍船漂移、夜龍匯游、龍舟巡游、水上市集、千人龍舟宴等一系列的活動,讓人們沉浸在熱鬧的節日氛圍里。
(資料圖)
佛山龍舟文化歷史悠久,“力爭上游、拼搏向上、團結合作”的龍舟精神代代相傳。今年端午節,佛山各區將龍舟民俗文化與水鄉文化、美食文化有機融合,串聯起豐富多彩的文化展演、文化產品展示等,精彩絕倫的龍舟文化活動在佛山五區接連上演,全方位展示龍舟文化的多彩魅力。
禪城草艇賽年輕人唱主角
禪城南莊水網密布,農歷五月,這里格外熱鬧。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期間,南莊鎮多個村居舉辦了賽龍舟活動,湖涌村第六屆男子三人草艇賽就是其中之一,在河涌里上演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水上盛宴。
在南莊湖涌村,有這樣的一句話:“出門見水,舉步登舟”,湖涌村水網密布,過去,草艇是湖涌村的必備交通工具,出入都要靠它。在桑基魚塘的年代,草艇被用來運輸貨物和漁獵,成為村民重要的“揾食工具”,家家戶戶必有之。甚至,草艇被用來作為嫁娶工具,被裝飾成迎親花艇。
在以前,扒草艇跟游泳一樣,是湖涌村的人們必須學會的技能,扒草艇是一項技術活,控制不好的話,艇會一直在水上打轉,不能前進,甚至會翻艇落水。如今,湖涌扒草艇是佛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每逢端午等佳節,村里面便會舉辦草艇賽,各小組村民都踴躍參與。
在今年的端午節當天,有37只草艇、111名參賽隊員參賽。隨著裁判的哨聲響起,隊員們整齊地揮動手臂,奮力劃槳,草艇疾馳而去,船槳翻飛水花四濺。岸上的觀眾也被運動健兒的速度與激情點燃,吆喝聲和加油聲不絕于耳,場面熱鬧非凡。據介紹,本次草艇賽接近一半參賽選手為90后、00后的年輕人,他們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傳承這項珍貴的傳統文化。
南海龍船漂移火爆出圈
一場龍船漂移比賽,引來全國30多家媒體推送直播端口,羊城晚報對其的報道被《美中報導》等多個國家媒體轉載——這就是南海龍舟的魅力。記者了解到,3天的假期內,南海多個鎮街都舉辦了龍舟賽事。其中,南海東部桂城街道的疊滘龍舟漂移,南海西部西樵山上的“半山扒龍舟”尤其吸引了社會關注度。
扒手整齊劃一,舵手在關鍵轉彎時按下船橈,在C型、L型、S型的狹窄溪道上小巧騰挪,驚險程度趕超“秋名山賽車”。今年端午節,桂城街道的龍舟漂移又火了。據了解,龍船漂移運動起源于疊滘村的獨特地形,由于溪流縱橫交錯,村民船技精湛,明清時期,疊滘已逐漸形成了龍船漂移的傳統。而隨著杉木船身逐漸普及,龍船漂移的驚險程度越來越高,最終形成了如今聞名世界的龍船漂移運動。
擁有如此身手,龍船上有多少專業運動員?答案是“一個都沒有”。“這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有自己的職業,劃龍船是生存技能和業余愛好,但論技術程度,我們每一位村民都比得上專業運動員。”22歲的大學生村民李大權告訴記者。李大權的父親是疊滘村其中一個村小組的龍船召集人,他回憶道,村里的孩子,五六歲就趴在欄桿上看龍船比賽,八九歲就上船玩耍,十三四歲就開始“扒仔”生涯,身手好的扒仔,最終會轉職成為舵手,舵手就是龍船能成功實現漂移的關鍵。近年來,隨著村里環境越來越好,龍船比賽也越來越熱鬧,“無論有多忙,端午節都會有很多村民趕回來扒龍船。”其中,許多放假的大學生就利用假期這段時間,回來從父輩手上接過船槳,完成這項民俗活動的代際傳承。
近年來,疊滘龍船漂移越來越火出圈,不但成為每年全國乃至海外媒體的聚焦點,賽事更帶旺了周邊商圈。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晚,疊滘龍船已經多次“刷臉”央視、新華社等央媒,累計吸引全網超2億網友圍觀;在安全控流的情況下,疊滘日均人流約8萬人次。
同樣在南海火爆的,還有西樵山的“半山扒龍船”。“半山扒龍船”距今已有500年歷史,辭官歸里的明代士大夫方獻夫曾組織西樵山民劈山開河,集水成湖,開展扒龍船競賽。如今,“半山扒龍船”已成為南海“敢闖敢干”“喝頭啖湯”的象征,也成為引人關注的一項民俗活動。數據顯示,通過直播,本次活動在線上吸引了200萬人觀看。
順德百龍鬧江非遺秀
今年端午,中國龍舟之鄉、世界美食之都順德熱鬧非凡,歡樂龍舟文化節系列賽事共有111項,龍舟宴筵開近萬席,超10萬人參與。順德樂從羅浮宮龍舟隊更是在2023中華龍舟大賽(福建·福州站)勇奪2金1銀,總成績排名第一。
農歷五月初八,順德杏壇龍潭龍母誕正式回歸順德。杏壇龍潭河涌迎來上百只龍船,呈現“百龍鬧江”的盛況。以龍船巡游、潑水送祝福的方式慶賀龍母誕,現場還有人龍舞、八音鑼鼓、龍舟說唱等非遺表演巡游,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一場精彩的龍文化盛宴。
在勒流,上百只來自廣州番禺、中山、江門等地的龍舟從早到晚沿著水路,一路劃行,來到勒流龍眼村完成熱鬧的“點睛”儀式。據了解,2015年,“龍眼點睛”習俗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端午節除了賽龍舟外,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順德又怎會少了好吃的龍舟宴。龍舟宴不僅是祝賀競賽健兒奪標歸來的盛宴,更是全村老少共享農閑時光、溝通感情的重要時刻。“順德龍舟宴參考標準”的發布,對順德的龍舟宴進行了全流程的標準化,包括12個菜品,每道菜從選材到寓意,都與龍舟文化緊緊相扣。
在容桂,夜龍匯游引人注目,來自各坊社的10只龍舟以鑼鼓、羅傘、彩燈點綴龍身,“盛裝”出行,盡展龍舟美態。區別于傳統游龍,容桂的燈光夜龍在保留鑼鼓、羅傘等傳統元素外,還采用LED燈裝飾龍頭、龍身、龍尾,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巧妙相融。與水、燈光和音樂相結合的夜龍匯游,創新了龍舟競美的形式,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另一番味道。
在陳村,35支龍舟隊伍乘風破浪、競渡爭流,近600名運動員同“河”競技、執槳過招,賽后,“順風順水”龍舟宴沿著文海河岸設宴500桌,超5000人同時用餐,宴席延綿近千米。
高明披紅掛綠扒龍船
無龍船,不端午!端午期間高明最盛大的民俗活動——扒龍船開啟,披紅掛綠、鑼鼓喧天,來自東寨、王桐、俊洲、尼教等四條自然村的12支龍舟隊,自2019年以來再次開啟精彩的游龍活動。
一大早,不少市民扶老攜幼來到現場,超千米的河道兩岸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也有外地人來感受本地的傳統節日氛圍。
河道上龍船劈開波浪,龍船的槳葉拍打水面,激起陣陣浪花,扒丁們奮臂劃槳、提槳破水,此起彼落,展現出同舟共濟、一往無前的龍舟精神。
龍船上的扒丁與岸上群眾高聲呼應,孩子們一邊舉著小旗搖動身體,一邊大喊“加油、加油!”
三水“五人龍”競渡
端午節當天,佛山白坭崗頭龍舟協會舉辦了一場龍舟邀請賽,賽程全長約18千米,吸引了鎮內25支龍舟隊參賽,約3000名市民群眾到場觀賽。
下午約1時15分,隨著發令聲響起,25條龍舟如離弦之箭噴射而出。河道兩岸站滿村民,為選手們吶喊助威、加油。本次龍舟賽在解放沙聯圍河道舉行,在聯圍沙頭咀段放龍,25支龍舟隊經過7圈共18公里、近87分鐘的角逐,最終沙比崗村隊、漁業村隊、廣東粵構公司分列前三名。
沙比崗村龍舟隊是首次在較大型的龍舟賽中奪魁。“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該隊教練林坤華對羊城晚報記者說,奪冠的扒丁們全是當地村民,憑著對龍舟的熱愛和家鄉的熱忱,齊心協力,近幾年風雨無阻堅持訓練,取得好成績也是順理成章。“烈日下,賽前補充足夠的水分也很重要。”
“賽前沒有想過能奪冠。”沙比崗村龍舟協會會長羅權輝表示,本村歷代都有劃龍舟的傳統,這次鄉親對龍舟賽給予大力支持,隊員們備戰充分,戰術得當,取得歷史性最好成績。未來我們將再接再厲,力圖在今年國慶的龍舟比賽中再創好成績。
來源 | 羊城晚報責編 | 牛智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