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期內,在應收賬款的助力下,景杰生物經營業績穩步增長,但應收賬款高企所帶來的回款風險卻不容小覷;前后兩版首輪問詢回復中,公司客戶數量竟有四種不同的結果,如此信披也是令人唏噓不已。
劉楠/文
1月17日,杭州景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景杰生物”)的首發申請獲創業板上市委審核通過。
【資料圖】
此次首發,景杰生物擬募集資金5.14億元,分別用于蛋白質組學科技服務平臺升級項目、高端科研及診斷抗體試劑生產項目和基于蛋白質組學技術的綜合研發平臺項目。但公司業績增長依賴應收賬款驅動,經營業績含金量不高,或存在粉飾業績之嫌;2020年及2021年,公司客戶數量在不同信披文件中竟出現多種不同結果,如此信披也是令人唏噓不已。
應收賬款助力業績
據更新的財務數據披露,2020-2022年(下稱“報告期”),景杰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53億元、2.21億元和2.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37%、44.02%和14.31%,營業收入成長性良好。
從收入構成來看,蛋白質組學技術服務和抗體試劑產品是景杰生物的主要產品。報告期內,公司蛋白質組學技術服務收入分別為1.43億元、1.71億元和1.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3%、19.78%和14.01%,蛋白質組學技術服務收入增速逐年下滑。
2020年,景杰生物將抗體試劑產品確立為未來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進一步加大抗體試劑產品的研發投入以及市場拓展力度。報告期內,公司抗體試劑產品收入分別為1040.18萬元、4966.32萬元和5729.7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3.61%、377.45%和15.37%。公司抗體試劑產品收入增速經過2020年及2021年的高速增長后,在2022年已大幅下滑為15.37%。公司抗體試劑產品的市場拓展似乎并不順利。
營業收入質量方面,報告期內,景杰生物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應收賬款的助力。報告期各期末,景杰生物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0.45億元、0.79億元和1.58億元,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29.05%、35.74%和62.46%,占比逐年增加。
從增速來看,報告期內,景杰生物應收賬款余額增速分別為180.17%、77.17%和99.77%,遠超同期的營業收入增速。
既然營業收入的增長主要受益于應收賬款的增加,那么凈利潤的含金量也就不言自明了。
報告期內,景杰生物實現凈利潤4132.78萬元、6815.45萬元和7037.6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8.32%、64.91%和3.26%。與營業收入增速不同的是,2020年及2021年,景杰生物凈利潤增速遠高于營業收入,但2022年,凈利潤增速突然大幅下滑為個位數,遠低于營業收入增速。
盡管景杰生物的凈利潤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但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卻是逐年下滑。最新的信披文件沒有提供公司2022年全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但招股書披露的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的數據也足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2019年,景杰生物實現的凈利潤為2317.67萬元。2019-2021年,景杰生物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4321.25萬元、4128.29萬元和3911.04萬元,2020年及2021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同比分別下滑4.47%和5.26%。這與同期78.32%和64.91%的凈利潤增速可謂是相去甚遠。
也就是說,2019-2021年,景杰生物實現的凈利潤越來越多,但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卻越來越少。公司凈現比在2019年還曾高達1.86,到2021年已經下滑為0.57。
2022年上半年,景杰生物實現的凈利潤為944.71萬元,但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則為-1432.81萬元。
由此不難看出,報告期內,景杰生物凈利潤的含金量究竟是高還是低。
不斷高企的應收賬款規模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給公司業績成長性帶來助力的同時,也會令公司面臨的壞賬損失風險不斷增加。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景杰生物賬齡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398.21萬元、1187.42萬元和3184.9萬元,在應收賬款余額中的占比分別為8.93%、15.03%和20.18%。
報告期內,公司賬齡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余額和占比都在持續增加中,這表明公司所面臨的回款壓力也在持續增加中。因此,景杰生物表示,隨著銷售規模的進一步擴張,公司應收賬款可能繼續增長且賬齡結構可能發生惡化。若公司不能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有效管理,則存在發生壞賬的風險,或因回款周期加長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從而對公司的經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忽多忽少的客戶數量
首輪問詢曾就招股書中明顯的信披錯誤提出:請發行人全面梳理招股說明書中錯誤、筆誤情況,以表格形式說明對招股說明書前后修改情況。并請保薦人勤勉盡責、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并進一步核查招股說明書是否還存在其他錯誤、筆誤情形。
即便如此,景杰生物之后信披文件中的信披錯誤仍是層出不窮。
2022年10月20日披露的首輪問詢(下稱“2022版首輪問詢回復”)關于“抗體試劑產品銷售對蛋白質組學技術服務的依賴”的回復顯示,2020年及2021年,景杰生物客戶數量分別為1133個和1463個。其中,公司蛋白質組學技術服務客戶數量分別為773個和827個,抗體試劑產品客戶數量分別為628個和1055個,兩項業務重合客戶數量分別為268個和419個。
2023年3月31日更新的首輪問詢回復(下稱“2023版首輪問詢回復”)中,上述客戶數量卻完全變了樣。2020年及2021年,景杰生物客戶數量分別為1116個和1448個,比2022版首輪問詢回復分別少了17個和15個。其中,公司蛋白質組學技術服務客戶數量分別為741個和801個,比2022版首輪問詢回復分別少了32個和26個;抗體試劑產品的客戶數量分別為613個和1036個,比2022版首輪問詢回復分別少了15個和19個;兩項業務重合客戶數量分別為238個和389個,都比2022版首輪問詢回復少了30個。
不過同樣在這兩版首輪問詢回復中,在對客戶數量與銷售人員數量進行比較分析時又顯示,2020年及2021年,景杰生物服務的客戶數量分別為1156個和1490個。這組客戶數量既不同于兩版首輪問詢回復中曾出現的客戶數量,也不同于公司考慮重合客戶數量前的蛋白質組學技術服務和抗體試劑產品的客戶數量之和。這組客戶數量師出何名呢?
更有意思的是,這兩版首輪問詢回復在對客戶數量與銷售人員數量進行比較分析時顯示,2020年及2021年,景杰生物銷售人員平均數量為110.5人和114.75人,公司服務的客戶數量分別為1156個和1490個,公司平均每個銷售人員服務的客戶數量分別為9.95個和12.2個。
可是根據上述客戶數量和銷售人員平均數量,得出的平均每個銷售人員服務的客戶數量應分別為10.1個和12.62個,并不是首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9.95個和12.2個。
如果假設景杰生物披露的2020年及2021年公司平均每個銷售人員服務的客戶數量及銷售人員平均數量是真的,那么對應的公司客戶數量應分別為1099個和1400個。這組客戶數量比前三組客戶數量都低不少。
客戶數量作為一個重要的經營數據,景杰生物不僅在同一版首輪問詢回復中給出不同的客戶數量數據,而且在不同版本的同一問題的回復中給出的客戶數量數據也迥然不同。這是信披錯誤所致還是統計口徑差異所致?
更有甚者,客戶數量、銷售人員平均數量和平均每個銷售人員服務的客戶數量間存在顯而易見的邏輯關系,但首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數據卻難以構建起這種邏輯關系來。這恐怕不能簡單用一個統計口徑不同來解釋了。
問詢回復中這么明顯的信披錯誤還不僅限于此。
2022年12月2日披露的第二輪問詢關于“蛋白質修飾組分析業務”的回復顯示,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景杰生物10萬元以上的蛋白質修飾組分析業務項目收入分別為4677.25萬元和2126.67萬元,10萬元以下的蛋白質修飾組分析業務項目收入分別為3250.5萬元和872.23萬元。
這意味著,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景杰生物蛋白質修飾組分析業務收入應分別為7927.75萬元和2998.9萬元。
但據招股書(上會稿)披露,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景杰生物蛋白質修飾組分析業務收入分別為8185.85萬元和3071.12萬元。
因此,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景杰生物第二輪問詢回復披露的蛋白質修飾組分析業務收入比招股書分別少了258.1萬元和72.22萬元。這兩組蛋白質修飾組分析業務收入數據孰真孰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