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6月27日電(王凱豐)配藥、抓藥、運輸、煎藥實現全過程“流水作業”,短短10秒便能精準稱量出一副處方中藥……在位于江西省贛江新區的中藥制造工藝與裝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無人智能中藥房引人注目。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江西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通過完善服務體系,培育創新主體,深入推進產學研用融合發展,顯著增強了創新驅動發展動能。
(資料圖)
聚焦國家戰略需求
走進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室主任謝明勇正在指導團隊成員開展益生菌菌種的篩選實驗。實驗室于2022年底在原有基礎上重組獲批后,實現了江西省組建全國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在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室主任謝明勇正在指導團隊成員開展實驗。新華網發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果蔬原料生產國,加工率卻遠不及發達國家。”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謝明勇和團隊一直在努力。將益生菌發酵技術引進果蔬精深加工領域,相關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該技術成果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100多家企業推廣應用,成果產業化實現銷售收入超100億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江西,越來越多科研人員正努力踐行“四個面向”要求,將基礎研究科技選題與國家和人民需求緊密結合,不斷攻克前沿技術。
一塊幾厘米見方的玻璃片上,分布著96個熒光色的小方格,每個方格內集成了5.7萬個豬分子基因位點標記。這塊小小的玻璃片,便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路生領銜的江西農業大學科研團隊自主研制的家豬育種基因芯片“中芯一號”。
“有了它,我們就能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研發團隊骨干成員張志燕介紹,實驗室聚焦國家戰略,研發的家豬育種基因芯片在全國24個生豬主要生產省份推廣應用,成為國家生豬種業“破卡”的主流技術保障,有效破解生豬種業“卡脖子”難題。
建強科創平臺載體
走進華潤江中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中藥谷制造基地液體制劑車間,107只機械手臂上下舞動,從原材料投料到成品入庫,生產全流程實現了無人操作。“我們以國家級研發平臺為依托,通過科技自主創新,為傳統中醫藥產業賦能。”基地負責人鐘志堅介紹。
在華潤江中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中藥谷制造基地液體制劑車間,生產全流程實現了無人操作。新華網發
科創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面對科技、人才資源稟賦不足的短板,江西主動對接大院大所、知名高校,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等一大批“國字號”重大創新平臺在贛落地,為老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技術創新、平臺升級、人才匯聚……在南昌高新區,北大南昌研究院、中科院協同研究院與江銅、川奇藥業等園區企業合作共建科創平臺,攜手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持續為企業賦能。
通過建強科創平臺載體,打造航空科創城、中國(南昌)科學島等產業聚集新高地,南昌高新區2022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32.9億元,3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數達21家。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江西有關設區市、園區、企業與國家級大院大所深入對接交流,促成了65個重點研發平臺、300余項重大產業化項目落戶,研發總投入超100億元,合作項目涵蓋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航空等領域。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我們立足國家重大需求并結合本地需求,著力突破產業‘卡脖子’技術,為促進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打造科技引擎。”在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齊濤正帶領研究團隊奮戰在國家關鍵礦產資源科研一線。
綠色短流程再生永磁材料新工藝3000噸生產線試生產成功,鐵氧體永磁材料萬噸級生產線完成建設并一次性開車成功,滿足國六標準的柴油車用高性能尾氣催化劑3000噸生產線順利開工建設……這些沉甸甸的科研成果,助力贛州市新材料及應用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實驗。新華網發
在位于贛州市章貢區的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一支平均年齡僅30多歲的創新團隊正瞄準生物醫藥國際前沿,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建成投運僅一年多時間,研究院已獲國家發明專利100余項,正開展研發7個人用I類新藥,6個寵物I類新藥,3000余種高端生物試劑和100余種寵物食品。
重大科創平臺的落地、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引發了贛南老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蝴蝶效應”。當地先后引進威高集團、海爾醫療、金域檢測等科技創新企業43家,總投資326.66億元,目前全區生物醫藥行業企業總數達130家。
截至目前,江西獲批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5家(含1家國防領域),其中牽頭組建3家,建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累計培育獨角獸、瞪羚等企業457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6381家,入選國家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0885家,有力支撐了產業轉型升級和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在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領域遴選的十大科技成果轉化案例,近三年累計實現產值360億元。”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表示,將大力實施科技興贛六大行動,持續做好產業鏈、創新鏈的“雙向奔赴”,努力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效能,更好助力現代化江西建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