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陽,秦屬南海郡。
2、隋唐時屬循州。
3、隋開皇九年(589)設歸善縣。
【資料圖】
4、據《歸善縣志》記載,元朝有45410人。
5、明嘉靖元年(1522)有27920人,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40年才發展到28496萬人。
6、清康熙六年至四十年(1667~1701)增加14331人。
7、 民國時期,民國17~23年(1928~1934),惠陽總人口大概659000人。
8、后因抗日戰爭爆發,民國32年,人口下降至557800人。
9、民國37年,全縣人口略有回升,人口數達603255人。
10、 建國后,社會安定,生活改善,人口迅速增加。
11、20世紀50、60年代出現過人口出生高峰期。
12、1965年人口出生率高達32.6‰。
13、70年代初,惠陽開展了計劃生育工作,提倡“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14、但由于受5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影響,70年代后期仍然出現了生育高峰期。
15、1990年,惠陽縣總人口為500552人,比1982年的總人口增加了77926人,增長了18.44%。
16、1994年末,全縣總人口503810人,其中男251126人,女252684人。
17、第一節 人口增減一、自然增減 在歷史上,惠陽縣人口發展緩慢。
18、明、清時期,惠陽縣由于自然災害多以及戰亂,民生凋敝,人口呈下降趨勢。
19、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全縣有6458戶、31900人。
20、到明萬歷二十年(1592),全縣有6876戶、26915人。
21、清代初期,由于明末戰亂,加之廣大人民匿報戶口,因而人口統計數量大大減少了。
22、以后隨著生產的發展,同時由于地丁制的推行,使各地不再匿報人口,因而到嘉慶二十三年(1818),惠陽縣已達17萬余人。
23、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全縣人口已達60萬人。
24、 民國初期,因為戰爭、天災,人口增長慢,在一個時期內也呈下降趨勢。
25、民國23年(1934)前有659000人,到民國37年,只有603255人。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