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到博物館看展覽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新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特別是暑期等節(jié)假日期間,公眾參觀博物館的需求激增。年輕人中“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年輕人分享打卡博物館的體驗,線下打卡展覽、線上云逛博物館成為年輕人的一種休閑、社交、生活方式。
除了線上密切關注博物館的動態(tài),線下逛博物館也在年輕人中漸成風尚,各地博物館處處可見排隊觀展的火熱場面。各大博物館也紛紛拿出鎮(zhèn)館之寶,并創(chuàng)新觀展方式,讓觀眾看得過癮,玩得高興。博物館里的每件藏品都是加強文化自信的載體,“博物館熱”的表象之下,實質是人們對文博展覽態(tài)度的轉變:從不太進博物館,慢慢地到進博物館看熱鬧,再到如今愿意付出大段時間在展覽中用心了解、感受文物的歷史和文化延承,博物館游“出圈”,為進一步講好文化故事、挖掘文物的價值提供了路徑。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讓博物館成為感受歷史和藝術之地,這是博物館的使命和定位。為了創(chuàng)新展覽方式理念,讓文物真正“動”起來,時下,各地博物館紛紛出招,推出互動體驗、文創(chuàng)產品、數字文物,為文博愛好者提供博物館全新的“打開方式”。國家文物局目前發(fā)布通知,就博物館暑期等節(jié)假日開放服務工作提出要求。針對暑期等節(jié)假日青少年群體較多的情況,要結合青少年年齡特點、知識儲備、動手能力,精心策劃和開展主題夏令營、研學等文化活動,豐富青少年生活。重點場館、熱門場館應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公眾參觀需求。
“博物館熱”與當前博物館愈加關注公眾需求和積極尋求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理念密切相關。一方面,博物館中“物”的主導地位逐步消解,公眾及其需求成為博物館關注的重心,從而促使博物館積極策劃公眾喜聞樂見的展覽、教育活動,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另一方面,博物館緊跟社會發(fā)展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進一步拓寬了文物及其背后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路徑,傳播效應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博物館熱的興起,離不開大眾對博物館歷史文化價值的發(fā)現(xiàn)和認同。而要讓“博物館熱”的文化篝火越燒越旺,離不開博物館進一步挖掘其文化載體功能,與廣大游客的“雙向奔赴”。一方面,要慎重對待商業(yè)化、娛樂化的趨勢,將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fā)結合起來,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tǒng)一起來;另一方面,要堅持“內容為核”的發(fā)展理念,擴大有效供給,提高文化消費品質,推動文化資源與現(xiàn)代生產生活相融合,不斷滿足觀眾多樣化的博物館旅游需求。
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一件文物,承載幾千年滄桑文化。博物館也因此而主動尋求改變——由保管收藏以“物”為主、被動地等觀眾來,轉變?yōu)橹匾暋叭恕钡母惺埽龑藗儗崿F(xiàn)從看“展覽”到看“文化”的轉變。博物館不僅在讓游客近距離觸摸歷史、接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博物館熱也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滿足陶冶情操的需要。博物館熱“出圈”,讓文物背后的故事走向大眾,讓文化遺產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能有效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情,成為文旅融合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吳學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