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侯曉 聊城報道
為一場音樂節,奔赴一座城。8月26日-27日,兩天時間,數萬樂迷從各地齊聚聊城、十四支樂隊輪番登臺炸場,堪稱一場絢爛多姿的視聽盛宴。因音樂節,我們相會在聊城。因音樂節,我們認識了聊城。
這是聊城史上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音樂盛事,因而備受關注和期待。在選址方面,主辦方可謂下足了功夫,經過反復調研和考量,選擇視野開闊的東昌學院新校區東側。這片區域景色怡人,緊靠美麗的徒駭河風景區,同時靠近“聊城東”與“聊城開發區”兩個高速口,樂迷出行十分便利。
(資料圖片)
來自四面八方的樂迷們也不虛此行,他們盡情揮灑青春,有的在現場擁抱求婚,有的在水中摔跤舞蹈,有的千里而來只為那個人……盡可能享受著音樂帶來的歡暢和激情。
兩天的相聚,有太多瞬間值得回憶。免費領取雨衣、免費領姜糖水、免費公交車、免費擺渡車……如果要評選本次音樂節最熱的關鍵詞,“誠意”絕對可以入圍。在這個略有寒意的雨天,這些細節無疑是回饋樂迷最貼心最暖心的禮物。
而數萬樂迷的理解和配合,也著實讓這場音樂節變得意義非凡。當場地因雨天變得泥濘濕滑,主辦方立即啟動修整工作,連夜調度施工隊伍,在場地鋪設木板和砂石,盡最大努力還原了一個更好的現場?!熬鸵煌頃r間,場地就大變樣了,太不簡單了”“這事干得很聊城,讓外地朋友看到了咱聊城速度”……很多外地和本地樂迷都在現場表達他們的經歷和實感。
其實,一場可以容納數萬人的音樂節的背后,突發狀況有很多,離不開多部門的團結協作。周到的安保、交通、應急、通信、醫療保障等服務,龐大的不計回報的志愿者隊伍,這些都是聊城最愿意奉獻給新青年們的。
當然,現場值得我們討論和回味的話題還有很多。
雨夜里,你被周傳雄的三次“問暖”暖到了嗎;聊城特色美食呱嗒“火出了圈”;手機信號竟然沒受太大影響;連下兩天雨,舞美、燈光、音響效果居然沒掉一次鏈子……
一場音樂節,邂逅一座城,認識一座城。
通過新青年音樂節,外地游客看到了聊城的誠意,歸鄉游子看到了家鄉變化。音樂節,成為年輕人了解聊城風土人情的窗口,激勵更多年輕人走進聊城、認識聊城、留在聊城。
通過新青年音樂節,我們重新認識了這座充滿潛力和能量的城市。當前的聊城,正行駛在發展快車道上,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生活品質明顯提升,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相信,搭乘著新青年音樂節的翅膀,新聊城還會飛得更遠更高,為青年朋友們提供更加多元化、精準化的發展舞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