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山陽縣戶家塬鎮,遠山含黛,溪水潺潺。
曾經,這里村道兩旁雜草叢生,農戶柴草亂堆、家禽散養、污水亂排放。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詩情畫意的田園鄉村。人還是這些人,山還是這片山,但生活環境卻大不相同。
【資料圖】
干凈整潔的村莊環境。
6月18日一大早,戶家塬鎮康樂村村民何降禮正在打掃衛生。干凈的院落里,幾盆綠植和花卉給院子增添了幾分生機。
康樂村環境大變樣,得益于“道德超市”的推廣。近年來,山陽縣為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揮德治教化作用,強化農村基層治理,持續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針對環境衛生差、村民家中臟亂差和致富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該縣探索出了“道德超市”助推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村民在“道德超市”兌換生活物資。
“以前,村民沒有打掃房前屋后的習慣,自從有了積分兌換機制,現在家家門前干凈整潔,村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康樂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寶健說。
康樂村村民王治蓮是一名道德模范,多年來,她悉心照看家中傷殘的公公、智力殘疾的二叔,不怕苦、不說累,還把家里收拾得干凈整潔,村里人都由衷敬佩她。
“孝敬老人是我的職責,作為一個農村婦女,我就是盡自己的所能,為家里做了點事。沒想到這點小事竟然讓我成為商洛市道德模范。村上的‘道德超市’還給我獎勵了積分,我可以拿積分換取米面等生活用品。以后,我會繼續孝敬老人,作好表率。”王治蓮說。
據了解,去年10月,康樂村建成“道德超市”,鼓勵群眾通過參與弘揚孝善文化美德、倡樹文明新風等活動獲得家庭道德積分,并憑積分兌換生產生活物品。截至目前,康樂村已有286戶群眾參加“道德超市”積分兌換,兌換物品價值3萬多元。此外,該村還將十星級文明戶、好公婆、好兒媳、五好家庭評選與積分獎勵結合起來,不斷推動“道德超市”以“德”換“得”作用最大化。
康樂村村干部魏玉琴介紹,為了進一步做好評分監管工作,村上細化了積分標準,按照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環境衛生、創業致富、文明實踐等10個大項,分別設立正面加分36個小項和負面扣分20個小項,逐月累積分值,同時還對全年積分前10的農戶進行通報表揚,給予物質獎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