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硅料價格大幅下跌,硅料廠商的業績表現備受關注。8月15日晚間,新特能源(01799.HK)披露了2023年中期業績,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5.87億元,同比增長19.51%;利潤總額64.42億元,同比下降9.18%;凈利潤47.59億元,同比下降15.28%。基本每股收益3.33元,同比減少0.6元。公司董事會建議不宣派中期股息。
報告期內,新特能源實現毛利80.32億元,同比降幅3.28%,綜合毛利率為46.15%,較上年同期下降10.99個百分點。
【資料圖】
中期業績顯示,新特能源收入主要來自多晶硅、風能、光伏電站建設和運營三個業務板塊。分業務板塊看,報告期內,多晶硅板塊實現收入126.18億元,同比增幅21.79%,主要是由于報告期內公司多晶硅產能釋放,銷量較上年同期增加約80%,同時多晶硅售價較去年同期下降約32%所致。該板塊實現毛利67.0億元,同比下降2.01%。
風能、光伏電站建設板塊實現收入27.34億元,同比增幅11.22%,主要是由于公司大市場開發力度,風能、光伏電站建設業務規模擴大所致。風能、光伏電站運營板塊實現收入11.39億元,同比降幅6.15%。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多晶硅產量約65.17萬噸,同比增加91.1%。就具體價格來看,單晶致密料均價從2023年1月初的人民幣17.62萬元/噸(含稅)下跌至2023年6月底的人民幣6.57萬元/噸(含稅),跌幅為62.71%。
總體來看,新特能源在多晶硅業務上實現了以量補價。公司稱,因新疆甘泉堡基地多晶硅生產線3.4萬噸/年技術改造項目及內蒙古10萬噸多晶硅項目已于2022年建成并于2023年釋放產能,公司多晶硅產量大幅增加。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多晶硅產量7.61萬噸及實現銷量8.61萬噸,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64.72%及80.50%。
新特能源提到,因內蒙古10萬噸多晶硅項目冷氫化系統磨合消缺及工藝再優化,裝置進行逐套停產檢修,2023年上半年公司多晶硅產能尚未充分發揮最優水平。
此外,2023年6月末,新特能源投資建設的準東20萬噸多晶硅項目一期10萬噸項目已基本建成,如期開展進料及調試工作,預計將于2023年底前實現達質達產,公司稱,屆時多晶硅產量及質量將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光伏技術向N型切換,市場對N型料的需求日益增長。新特能源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完善多晶硅全流程質量穩定性控制評價標準,實現體系牽引,加強工藝、設備、質量協同,通過優化原材料驗收、還原過程控制、系統排殘管控等,不斷提升N型用料占比,2023年上半年因產能和質量提升,生產的N型料產量是上年同期的6倍。
光伏、風電資源開發、建設及運營板塊方面,新特能源稱,上半年,公司重點在河北、山西、甘肅、新疆等地布局,主要圍繞新能源大基地、源網荷儲、復合光伏、儲能等項目開發模式,積極推進資源獲取,同步開展分布式風電項目、屋頂光伏+儲能+能源管理的低碳產業園區規劃建設。
報告期內,新特能源新增獲取光伏、風電項目指針開發約1.08GW,完成并確認收入的光伏及風電建設項目裝機共計1.02GW。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實現并網發電的運營電站項目約2.93GW。
談及2023年下半年經營計劃,新特能源表示,2023年下半年,面對機遇與挑戰,公司將加快產業布局,加大創新力度,深化提產增效、降本增效、提質增效,保障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看,面對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的市場環境,新特能源表示將通過持續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積極應對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對業績造成的不利影響。一是加強生產過程控制,保證生產系統穩定運行,加快準東20萬噸多晶硅項目一期10萬噸項目達質達產和內蒙古10萬噸多晶硅項目的消缺,實現30萬噸產能的穩產、滿產,進一步提高產量。二是優化工藝控制,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強原材料采購管理,四是完善多晶硅全流程質量管控。
在風、光資源開發、建設及運營方面,新特能源表示,將面向基地化開發,重點聚焦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項目合作建設以及運營電站資源獲取。同時,針對源網荷儲、多能互補、風電制氫項目、光伏治沙等新業態,跟蹤煤電挖潛改造、配套儲能推進、自備綠電保障等路徑,梳理可開發區域資源情況并制定合作方案,鎖定開發資源。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