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女兒從小一直乖巧聽話,沒想到上初中之后,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稍微說她兩句,就對我大吼,還什么都不告訴我,害得我整天都很擔心?!?/strong>女兒反駁說:
“我媽肯定是到了更年期,經常疑心疑鬼?,F在經常偷偷進我的房間,不僅偷看我的日記,還隨意拿我的手機,我說她侵犯我的隱私,她還罵我。難道孩子就不能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嗎?”面對咨詢師,兩人都據理力爭,希望得到咨詢師的贊同。咨詢師說:
“你們這是更年期撞上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一個極度渴望自由,一個極度渴望掌控,兩種矛盾的情感相互沖突,自然爭吵不斷。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分個對錯,而是要認清自己?!?/strong>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 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當更年期撞上青春期,雙方都應該盡早做出改變,在沖突中理解彼此、了解自己,才不至于兩敗俱傷,破壞一家人的感情。
01
更年期撞上青春期,
無異于火星撞地球
兒童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過:“我種了一個小寶貝,卻收獲了一枚炸彈?!边@枚炸彈指的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靈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開始追求獨立、注重隱私,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卻往往事與愿違。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趙玉平講過一個身邊的故事:某天,一個媽媽給她打電話,接起來就是一句:“趙老師,這日子沒法過了!”原來,有天晚上,她在客廳打掃衛生,孩子在臥室寫作業,兩人本來相安無事。但兒子出來接水時,她順嘴問了一句:“作業寫完了嗎?”兒子一下子就炸了:“煩不煩,問什么問,再問我就不寫了,你少管我!”說完就回了臥室,“砰”地一下甩上了房門。媽媽瞬間懵了,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趙玉平找這個男孩談心,男孩抱怨道:“自從我上了初三,我爸我媽每天都問這句話,我都能理解,更年期碎碎念,又不懂又著急,只能關心作業?!钡珕栴}是問完這句話之后還有后續。他回答寫完了,媽媽就會說:“寫完了就坐在沙發上發呆愣神,不抓緊時間去做個習題、背背單詞!就這破學習態度,每次都是推一推動一動。我跟你爸辛辛苦苦在外面掙錢供你上學,你就這個德行,你對得起誰?。俊?/strong>他回答沒寫完,媽媽更是嘮叨:“沒寫完,不抓緊時間去寫呀,就坐在沙發上發呆愣神,就這破學習態度……你對得起誰???”在媽媽長期的說教和指責之下,男孩的情緒愈發焦躁,就像一個裝滿火藥的炸藥桶,稍微碰上一點兒火星子,就會爆炸,傷人傷己。知乎上曾有個話題:青春期時,你最受不了父母什么?有網友整整羅列了8條“罪狀”:只談學習、嘮叨、說教、否定、情緒失控、窺探隱私、不信任自己、不關心我真實的想法。原本親密的親子關系,因為各自進入特殊時期,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彼此傷害,親情也隨之變得淡薄。那么,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真的就無能為力了嗎?當然不是,心理學家戈登曾提出過一個“父母效能”理論:“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實他們深愛著父母,他們叛逆的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在網上看過一個“割漆人教子”的故事。割漆人老鄭的兒子,上了高中后開始厭學,大家都覺得老鄭會把兒子毒打一頓,誰曾想他卻跟兒子許諾:“你若是能跟我當一個月的割漆工,剩下的書不念也罷。”兒子聽了立馬答應,覺也不睡了,跳下床去磨割漆刀。妻子不放心,悄悄跟老鄭抱怨他,老鄭卻淡定地說:“孩子馬上要高三了,打游戲打得黑白顛倒,如果他能跟我熬下來,也算是成人了?!钡诙欤瑑扇肆璩?點半就進山割漆了,結果還不到下午,兒子就累得渾身酸痛。晚上回家時,看見母親早早做好的一桌子美味,他不禁眼眶發熱。那天起,兒子重新回到了課堂,決心好好讀書,幾年后順利大學畢業,找了份好工作。正如作家麥家所說:
“青春期是一種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就是幫助孩子變成一朵花,抹平尖銳的地方,幫助他們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strong>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有多對,就有多錯。只有真的理解孩子的變化,尊重和支持孩子做的每一個決定,才能幫助孩子度過危險的青春期,健康快樂的成長。
02
更年期和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蛻變“更年期”這個詞,在如今的互聯網語境下,伴隨的更多是焦慮、易怒、不講理、神經質等負面詞匯。打開社交平臺,輸入“更年期”,我們會得到以下內容:“遠離更年期的女人,否則會變得不幸。”“如果我有罪,請讓我辭職,而不是一天天和更年期老板吵架?!薄耙淮笤绮恢腊l什么神經,更年期的女人真可怕?!本瓦B罵人都是:“一個大男人嘴那么碎,活像個更年期的婦女。”……諸如此類的吐槽隨時都在更新,中心意思都是在說,更年期的女人就是災難。但事實并非如此,更年期的女人因為激素的影響,變得情緒緊張、神經敏感,她們不是不想控制,是真的沒辦法控制,她們需要依靠親人以及周圍人的關心和幫助,才能走出這段時期。韓劇《請回答1988》里,正煥的媽媽,也就是胡同里人稱“豹子女士”的羅美蘭,在52周歲時進入了更年期。開始時她不以為意,甚至覺得閉經后輕松多了,再也不用忍受每月一次的麻煩。只是,沒過多久,她發現自己低估了更年期綜合征帶來的痛苦。從來沒皺過眉頭的她,開始變得情緒低落,經常控制不住地沖丈夫發無名火,氣消后又開始后悔。她對朋友說:“為什么會生氣呢?只是在餐桌上放了冰淇淋而已,就是心里有股火,突然就流淚了。”好在,她的丈夫和孩子注意到了她的異常,他們包攬了家里的一切家務,小心翼翼地照顧她的情緒。因為她羨慕德善媽媽有貼心的女兒,可以帶媽媽吃好吃的、幫媽媽涂指甲、提醒媽媽吃藥,正煥就自詡“二女兒”,專門從空軍基地趕回來照看她。正煥發現家里的照片都被反了過來放著,那是媽媽做的。進入更年期就意味著衰老,看著過去的照片只會平添憂傷,看不見心情還能好點。在看照片的時候,正煥發現父母的結婚照是合成的,于是暗中策劃,準備借著“豹子女士”的生日宴給她補辦一場婚禮。在生日宴上,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人人稱“大姐大”、從未掉過眼淚的“豹子女士”,感動的哭了。她流著淚,對正煥說:“媽的更年期一下子就過去了。”之前在微博上看過一個話題“媽媽更年期的時候,你有做過什么事哄她開心嗎?”底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說,自己在媽媽干活時給她講笑話,笑話很成功,他被趕回了臥室;有人說,自己當時也很不聽話,在家待著就會和媽媽吵架,所以經常跑去同學家,避免沖突;但也有人說,自己當時并不了解更年期是什么,什么也沒做,還讓媽媽承擔了很多自己的負面情緒,現在想想很后悔……這些孩子的媽媽無疑是幸運的,有孩子陪伴度過更年期。即使孩子當初沒做什么,但現在的后悔情緒,也足以證明這些孩子在內心深處還是善良的,他們能夠體會母親的不易。而且更年期不僅會出現在媽媽身上,爸爸同樣也會有,專業名稱叫“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兩者表現也基本一致。這個時期的父母,對孩子的需要也是超乎平常的。面對更年期的父母,孩子也要多有些耐心,多想想父母一直以來的照顧和陪伴,體諒和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這一時期,一家人重歸舊好。03
化解更年期和青春期矛盾,一定要做好這3點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每個人的生命是一個輪回,你勢必會發現,‘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不斷在同一個地方以同一種姿勢摔跤的歷程。同樣的,每個家族的生命也是一個輪回。命運之所以給我們這些輪回,正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通過這個功課?!?/strong>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是危機更是機遇。安全度過這個時期,親子關系將會更加緊密,家庭氛圍也會更加融洽。
1.互相理解,保持良好互動
就像《共情力》的作者喬拉·米卡利說的:“如果沒有共情,我們就無法相互尋求支持、鼓勵、溫存和愛?!辈还苁乔啻浩谶€是更年期,都只不過是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更需要一家人彼此理解。父母理解孩子青春期想要獨立的想法,尊重他們的隱私,給他們留下一定的個人空間,例如進房間前先敲門、控制自己的嘮叨、少說話多做飯……孩子理解父母更年期的焦慮煩躁,以及面對時間飛速流逝的不安恐懼,給他們一定的安慰陪伴,例如多和他們聊聊天、教他們用最新的軟件、陪他們看最新的電視劇……家不是爭吵的地方,不應該充斥著硝煙,唯有相互共情,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才能共同渡過難關。2.積極表達,溝通要有技巧
教育家盧梭說:“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發脾氣、講道理和自我感動?!睂议L來說,最需要意識到的就是“不要在所有的時刻都想著要教育”。孩子指著路邊的小鳥說“真好看”時,想聽的不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孩子吃著美味的飯菜說“真香”時,想聽的不是“粒粒皆辛苦”;孩子說學習“真難”時,想聽的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雙方缺乏溝通,家長單方面的講道理,只會推遠與孩子的距離。正確的溝通方式應該是平等的,表達與傾聽并存。父母輸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傾聽孩子的想法;孩子訴說自己的問題,同時得到父母的回應。一個積極的、正向的溝通模式,能夠幫助父母和孩子求同存異、和睦相處。3.用心陪伴,保持情緒穩定
心理學中的“踢貓效應”告訴我們:壞情緒的傳染,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發而不可收拾,只會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若是家中有一個人情緒不穩定,這種壞情緒會很快地在家中蔓延,最終因為某件再小不過的事情突然爆發,戰火重燃。而青春期和更年期,正是父母和孩子雙方情緒問題高發的時候。首先,當我們的情緒要爆發時,可以深呼吸、調整心態,及時離開,避免矛盾的出現;其次,接納自己的情緒,可以和家人約定一個共同的暗號或者行為,當一方意識到事態無法控制,立即依照約定好的各自冷靜,以免在吵鬧中互相傷害;若是沖突還是發生了,可以找一個大家都心平氣和的時間段,進行復盤分析,剖析矛盾出現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防止在同一個事情上多次爭吵。什么是家呢?看過這樣一段話:
“家是月光下的傾訴,夕陽里的攙扶。家是一份責任,一副重擔,也是真正讓你覺得溫暖、自由、放松的地方?!?/strong>一個家庭,孩子是希望,父母是后盾,唯有彼此理解、坦誠以待,才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在紛繁的歲月里,活成最美好的樣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