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紅網時刻新聞8月21日訊(通訊員 龔義蓉)穿梭于移動的車輛之間,把一輛輛車連接成車列,把一列車拆分成一輛輛車……這是鐵路調車員一天工作的日常,正因為這樣,他們也被大家稱為列車“編程師”。盡管人們對“鐵路調車員”這個職業還很陌生,但他們的工作卻與我們息息相關,糧油、汽油、煤炭、礦石、化工原料等物資都靠他們的調度輸送到全國。
入夏以來,湖南地區氣溫持續走高,酷熱難耐。走進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株洲車站管轄的茶陵站,只見一列列待編組的鐵路貨車安靜停在軌道上,不時響起的汽笛聲提醒著工作人員貨物列車即將進站或出發。
54歲的歐陽平是茶陵站的一名調車員,他和同事一起負責車站列車的解體、摘掛、取送等作業,自1997年7月入路以來,他已從事調車工作二十多年。
茶陵站雖小,但承擔著攸縣、茶陵、炎陵三個縣的汽油、茶油供應,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調車作業會涉及一個貨場兩條專用線,且茶陵站沒有調車機車,只能用醴陵南開往茶陵的小運轉機車擔任,所以每天上午9點,小運轉機車由醴陵南發出,11點多到達茶陵站,為了保證運輸組織暢通,調車員要從12點多作業到下午16點多,每天基本要調車4個多小時,也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火熱的股道,在太陽的暴曬下,現場悶熱得像大蒸籠,烈日下調車員的衣服是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因為出汗太多,衣服上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鹽漬。
“電臺開始試驗!起動,停車,推進,十車......”“1號試機,2號試機,值班員試機,司機試機,站調試機。”“試機完畢,開始作業”。隨著調車員歐陽平最后發出的無線電臺指令,第一批調車作業開始了。只見歐陽平抓住滾燙的車梯,全神貫注眺望前端領車的連結員。隨著車列前行,空氣中熱浪滾滾,不一會,歐陽平全身大汗淋漓,汗水灑落在調車場的每一個角落,即使臉上汗如雨下,全身又臟又臭,但他仍一絲不茍堅持標準化作業。
“今天地面溫度超過40℃,車梯扶手溫度可能超過60℃,直接用手攀爬會被燙傷的。”14時,第一批調車作業完畢,歐陽平跳下車輛拿起水杯,不一會一大杯水全部喝下。烈日下的調車員通常要做的防護,就是戴手套、穿長袖、戴草帽、帶十滴水、礦泉水等這類方法來防暑降溫。
“十車……五車……”車輛連掛作業,歐陽平通過電臺精準顯示停留車距離,與司機配合默契,車鉤穩穩連掛妥當;隨即進入車擋作業,歐陽平爬上車輛上的閘臺,掛好安全帶掛鉤站穩,緊握人力制動機閘盤使勁松開,然后又一步步從熾熱的車梯下來,再蹲下彎腰撤除車輛的防溜鐵鞋。
“調車員每次上線作業都要帶幾瓶水,烈日下調車真的很辛苦!但為了火車安全正點開行,我都會堅守在崗位上,這已經是刻在我們鐵路人心中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了。”在調車間休時,歐陽平一邊擦汗一邊說道。
據悉,自今年6月以來,茶陵油庫運輸制度調整,由原來部分燃油公路運輸、部分燃油鐵路運輸改為全部由鐵路運輸,致使到達燃油量增大,以往茶陵油庫每月到達油罐車70輛左右,暑運以來每月集中到達200多輛。歐陽平一天的調車計劃作業共二十幾鉤,調動車輛50多輛,烈日下連續作業4個多小時,每項作業他都嚴格操作,一絲不茍。
高溫下的小站調車員,面對暑運火熱的“烤”驗,他們用堅守體現鐵路人的責任與擔當,用汗水詮釋初心與奉獻,用實際行動守護著鐵路運輸安全暢通,是酷暑下真正的“汗”衛者和守護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