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飛利浦市場分析部分析5年后歐洲的女孩子流行什么發型,這個發型需要什么樣的電吹風機,不能太重,也不能太大,而不同的發型需求,需要多少功率的風能夠吹出來。”在近日舉行的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工業軟件供需對接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發表主旨報告,聚焦智能制造與工業軟件的10大關鍵技術解讀時,用這個例子形象地說明,制造業的需求是推動工業軟件發展的動力。
譚建榮認為,智能制造是指對產品全生命周期中設計、加工、裝配等環節的制造活動進行知識表達與學習、信息感知與分析、智能決策與執行,實現制造過程、制造系統與制造裝備的知識推理、動態傳感與自主決策。
作為支撐制造強國發展的“國之重器”,工業軟件以打通研發域、供應鏈域、生產域、質量域、設備域、營銷域來實現業務鏈整體聯動和高效協同,在推進智能制造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譚建榮強調,工業軟件的發展需要重視語義協同、多域協同、異構協同、時效協同等四個方面的協同。他認為智能制造與工業軟件10大關鍵技術分別是:客戶需求與概念設計的協同設計,幾何模型與物理性能的協同設計,數字樣機與計算實驗的協同設計,制造資源與制造知識的協同設計,作業流程與時序節拍的協同設計,精準生產與現場管理的協同設計,人、機器人與機器的協同設計,創新設計與智能制造的協同設計,批量產品與客戶定制的協同設計,軟件技術與硬件設備的協同設計。
“為提升方案生成的準確性和客戶滿意度,要協同設計客戶需求和概念設計方案生成。”譚建榮認為,制造業是工業軟件的客戶,要建立以客戶需求偏好滿足度、產品創新成本和產品創新度為目標的協同設計優化模型,并對該優化模型求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