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記者林迪】隨著低代碼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業務需求的增長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增加了對快速開發和部署應用程序的需求,低代碼正在成為數字時代的技術熱潮與重要生產力工具。
不僅如此,低代碼開發平臺也在賦能越來越多的行業,帶動了一場創新創業的熱潮,得帆信息就是這個賽道上的“弄潮兒”。在得帆信息創始人兼CEO張桐看來,低代碼技術的普及將為軟件乃至數字化階段的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AIGC的快速發展加速推動了了這一趨勢。
(資料圖)
“馬車”與“汽車”
近日,在2023得帆數字化高管峰會上,張桐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低代碼PaaS是未來每一個高效組織的必然選擇。“此次峰會有200多家高管的參與,包括比亞迪、高景太陽能、江淮汽車、上海三菱電梯、TATA木門、航天信息等企業,他們的到來也是一種認可和信任。得帆信息也會開誠布公,將AIGC+低代碼PaaS首次以最真實的發展情況和用戶做最直接的交流。”
據了解,低代碼開發是一種基于定義和視覺化拖拽式流程,即無需寫代碼或者只要少量代碼,就可以讓開發人員快速創建軟件應用的技術,讓用戶快速開發、測試和部署應用。它的優勢在于減少開發周期,提高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提高應用程序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他解釋道:“傳統開發有很多步驟,比如寫代碼,做調研,做測試,最后還要部署上線,以及后期迭代,整個項目的過程50%以上的工作都是程序員在做,并且周期都很長,甚至于做修改的時候也需要程序員親自去修改,懂業務的人被擋在了門檻之外。現在,低代碼可以讓業務人員(和非技術人員)不用寫或寫很少的代碼就可以把軟件做出來。而且,原來(傳統開發)需要半年完成的工作,現在低代碼開發可能兩三個星期就完成了。”
“以交通工具類比,如果傳統開發是馬車,低代碼平臺就是汽車。”張桐用“多、快、好、省”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來形容和定位。他算了一筆賬,外包十名程序員一年的費用就至少要200萬以上,在一個中型企業一套低代碼平臺就可以替代這至少十名程序員甚至更多。最重要的是,原來半年以上的開發周期現在被縮短到1個月甚至更短,時間才是最大的價值。
根據咨詢研究機構Gartner的預測,到2025年,75%的大型企業會使用低代碼產品,70%的應用程序將由低代碼和無代碼平臺構建,其中80%的應用程序將由非IT工作者開發而成。
另據IDC最近發布的《2022下半年中國低代碼與零代碼軟件市場跟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下半年中國低代碼與零代碼軟件市場規模為15.6億元人民幣,得帆信息(屬于獨立低代碼廠商)穩居獨立低代碼廠商份額第一。
摒棄誤區與焦慮
據悉,目前已經有很多大中型規模企業,也都是收入10億以上的上市公司,已經開始使用了低代碼平臺,并且也逐步產生了非常不錯的效果,所以產生的收益遠遠大于投入的成本。
比如,制造業是得帆信息的核心戰略行業,是得帆整體營收占比最高的行業。得帆信息服務超過500家頭部大型企業,其中中國制造業500強合作167家、中國財富500強合作154家。
張桐透露,“我們會持續將制造業深耕服務好。尤其是汽車行業和裝備制造,數字化是走得最靠前的,而且制造業會去學汽車制造業。”
“大家都對超大型企業,類似比亞迪,吉利,長城汽車,寶潔,玉柴等這些大型企業有一定的誤解,認為這些大型企業因為人員眾多、機構復雜、流程復雜,所以效率比較低。實際上,和大家想象的都不一樣,類似比亞迪,吉利,長城汽車,寶潔,玉柴等這些大型企業的內部管理極為復雜,業務也極為復雜,但是他們遠遠比普通的企業高效,這些企業之所以是行業的佼佼者,與他們追求極致的效率、風控、運營管理息息相關,這才引出來這些大型企業會積極的考慮低代碼這些工具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效率,進一步利用工具降低成本,并且也實實在在的取得了成績。”
他向記者解釋稱,“我們要摒棄這個‘誤區’。所以如果要學習這些大型企業,需要做的就是做他們驗證過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市場中不斷的進步或者不至于退步。”
信通院云大所政企數字化轉型部副主任羅歐也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AI、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平臺+低代碼開發工具”成為中小企業能夠以低成本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新道路。“低代碼解決了業務系統集成面臨的成本高、擴展性差等通用問題,為中小企業快速集成各類業務系統探索出了成本更低的方式。”
AIGC+低代碼:開啟軟件開發“自動駕駛”模式
在張桐看來,低代碼逐步取代傳統開發模式已經是大勢所趨。“正如汽車取代馬車一樣,肉眼可見的開發效率提升,以及開發成本的大幅降低,尤其是AIGC+低代碼,更是為低代碼插上了翅膀,雖然困難還有很多,哪怕低代碼產品還有很多不足,但是不妨礙科技的車輪已經高速運轉起來了。”
眾所周知,即使用低代碼來做軟件,也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的數字化能力,比如要知道怎么去構建數據模型。張桐告訴記者,“現在AIGC加上低代碼以后,只要有行業經驗就好了,不需要知道數據模型是怎么構建的,二者結合之后效率能夠提高10倍以上。“過去制作一個軟件,需要程序員和產品經理,花幾個月時間去做。現在很多采用低代碼的模式,一個簡單的HR軟件一兩天就配置好,由HR負責人他們來做,不需要程序員。”
“AIGC 加上低代碼,就像是開啟了‘自動駕駛’。”他進一步解釋稱,低代碼把制作軟件過程當中開發這塊的難題克服了。但是還有個難點,就是在制作一個應用的時候,它的一個業務模型,業務知識是什么樣的?業務的痛點是什么?以汽車制造業為例,現在要實現一個備品備件管理,汽車主機廠的行業痛點是什么?現在,我們通過AIGC能夠掌握這類的知識,對業務需求的掌握更加精準和高效。”
“我記得參加過一個復旦同學參訪,其中有做燃油車的校友講自己被新能源車搞得很焦慮,讓大家給些職業的建議,當時復旦的包季鳴教授給了最中肯的建議就是讓這位做燃油車的校友盡早加入到新能源車的陣營中。”對于軟件行業的一些“焦慮”,他在上述回憶后指出,“我想同樣的邏輯適用于低代碼這個領域,從事傳統開發的朋友可以盡早的加入到低代碼的陣營中,不僅僅可以減少焦慮,更重要的是投身到真正的軟件開發革命中,讓自己盡早乘上未來之船。”
最后,如業界所稱,低代碼正在打破傳統邊界,加速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對于低代碼來說,每個細分領域都存在著巨大的機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