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承德,萬物共榮,群賢畢至,賓朋如云。
8月25日至26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河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在承德舉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我國生態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國際性交流合作平臺,此次峰會也是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之后舉辦的首場國家級生態盛會。承德被選定為東道主,不僅是對承德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肯定,更為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強市、魅力承德”匯聚了澎湃“綠”動能。
8月25日航拍的承德市區九華山附近風貌。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云攝
生態之城,喜迎生態盛會
連日來,青山環擁、碧水掩映的山城承德,處處洋溢著喜迎盛會的濃厚氛圍。本屆峰會主題“培育綠色生態、推動綠色發展”也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話題。
為全力保障峰會的成功舉辦,承德舉全市之力,精心做好籌備工作:專門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11名副市級分管領導任副組長,30多個市直部門和相關縣區負責同志為成員,下設8個專項工作組,確保辦出特色、辦出效果、辦出水平;認真對照國家級、國際性標準要求,學習辦會經驗,建立責任清單,精心選拔300余名高素質人員,為峰會提供全流程、精細化服務;堅持注重細節、精益求精、安全有序,圍繞衛生防疫、食品健康、交通出行、供電通信等安全保障,細化實化方案預案,開展多次模擬演練,為峰會成功舉辦打下堅實基礎。
生態盛會落戶承德,恰逢其時。近兩年來,承德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強市、魅力承德”。
推動塞罕壩精神入腦入心。承德深入開展“塞罕壩精神主題展演”等一系列大型活動,成立塞罕壩生態文明創新研究院,打造“蒲公英”宣講矩陣,組織宣講2.6萬場次。
堅持安全第一,科學處理好防火和旅游的關系,深入落實《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條例》,劃定禁止旅游區和3312個防火網格,筑牢塞罕壩安全屏障。2021年以來,承德完成營造林398.7萬畝,修復退化草地58.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624平方公里,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華北領先。
堅持向綠色要發展、向生態要效益,大力培育清潔能源、醫養康養和文化旅游、普通話應用等優勢產業,實施協同養老、溫泉旅游項目51個,抽水蓄能項目在建、核準、新謀劃規模均居全省第一,綠色產業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在全省率先開展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改革試點,推動實施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項目儲量評估,培育開發林藥、林菌、森林觀光、鄉村民宿等新業態,加快完成森林固碳量備案,大力推進降碳產品交易、排污權交易,推動各類生態價值轉換實現20億元以上。
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速壯大食用菌、馬鈴薯等8個綠色食品加工集群,新建省級和美鄉村368個、美麗庭院11.3萬戶,改造提升農村戶廁10.5萬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努力描繪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和美畫卷。
在峰會開幕式上,承德市與湖南省株洲市、江西省上饒市、浙江省湖州市、江蘇省揚州市獲評“2023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
“5個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成績突出,自然文化資源保護良好,綠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且各具特色。如承德立足‘紫塞明珠、京津水塔、華北綠肺’生態定位,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生態環境部衛星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代表專家審核委員會發表審核意見時表示,5個城市都展現出了豐富的生態多樣性與生態活力、強勁的生態競爭力,為其他城市的綠色轉型發展樹立了榜樣。
招引優質項目,拓展合作空間
興隆縣天門峽景區項目、圍場龍頭山電網側儲能示范項目……在峰會開幕式上,24個生態環境領域投資合作重點項目進行集中簽約,總投資金額360.78億元,涵蓋儲能、光伏、康養、現代農業等領域,將有力助推我省加快構建獨具特色的現代生態環境產業體系。
“我們將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串聯山與水,惠及城與人,為推進美麗河北、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太平洋建設集團大區總裁宋為為說。
“期待與各參會單位展開密切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更多優質項目落地。”中國動漫集團總經理楊守民說。
為確保峰會取得豐碩成果,主辦方加強會前招商力度,提前在北京舉辦招商推介會,90余家央企、國企等與河北省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等領域20余個項目單位代表對接,30家京津地區企業代表和17家河北省重點領域招商項目單位代表進行交流。舉辦線上線下5場專題招商對接會,組織中電光谷、中建集團、航天凱天環保等知名央企、國企赴承德,與項目單位進行前期對接,為本屆峰會取得實效奠定了基礎。
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探尋綠色發展契機、共話生態美好未來。國際組織代表、外國政府部門負責人、駐華使館官員、國際商協會代表、跨國公司代表以及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行業協會代表、央企國企代表400余人齊聚承德,除參加開幕式和主旨論壇外,還分別參加了3場平行論壇、2場產業對接交流會。
在雙碳綠色產業發展論壇上,相關機構和企業代表介紹解決高能耗、重污染行業碳排放的技術路徑,推廣典型企業和綠色園區的先進經驗,合力打造開放合作、跨界交流、引領轉型的新平臺。
參加文旅產業創新發展論壇的嘉賓,共謀文旅科技和生態環境的融合發展,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力,為世界經濟綠色發展復蘇創造新機遇。
中國(河北)—加拿大綠色低碳發展論壇通過主題研討、座談等方式,加強中加雙方在低碳發展治理方案、政策創新、技術研究及案例方面的交流。
河北省生態環境領域項目推介會暨中國(河北)—韓國生態環境產業對接交流會發布了重點投資項目,組織河北省企業與韓國生態環保、低碳節能領域企業代表進行線上線下一對一交流,促成綠色信貸及固廢綜合利用處置項目等17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約218.24億元人民幣。
在智慧城市國際合作對接交流會上,嘉賓們圍繞“共建智慧城,提升人居生活環境”進行探討交流,推動智慧城市理念普及、創新技術應用和規范標準落地。
8月25日航拍的承德避暑山莊湖區美景。河北日報記者陳寶云攝
“零碳會議”,傳遞綠色低碳轉型強音
“經審核,本次峰會舉辦期間共計排放溫室氣體64噸二氧化碳當量。”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說,通過河北神玥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益捐贈,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首次實現“碳中和”,成為一屆“零碳會議”。
據介紹,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將通過公益捐贈,組織在承德市御道口林場種植50畝碳中和林,共計5500株云杉。經核算,按10年計入期,碳中和林在生長過程中,至少可吸收272噸二氧化碳,可抵減此次大會舉辦產生的全部溫室氣體排放。
劉家順表示,這一重要舉措對引導全民提高節能減排意識、積極開展減排行動將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位于承德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三代林場建設者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讓我們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加強全球生態保護、推進各國環境治理,建設人類美好家園,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峰會開幕式上,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龔建明在代表主辦方發布《塞罕壩倡議》時表示。
《塞罕壩倡議》提出“加快推動綠色發展轉型,切實增強綠色產業動能”“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切實減輕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強國際生態建設合作,推動生態文明共建共享”“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等5個方面內容。
該倡議的發布,旨在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推動多邊發展合作進程協同增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國家和區域間綠色生態合作,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倡導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期兩天的峰會已經落幕,但屬于承德的綠色故事仍在不斷書寫,且愈發精彩。(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