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樓里的電梯翻新好了,上上下下再也不用擔心了。”近日,萬里名軒小區54號樓的居民再也不用為乘坐電梯而擔心害怕了,經過了兩周的大修,這部服役了二十多年的老電梯不僅更換了操作系統,還換掉了老化的零部件,由內而外重獲新生。
【資料圖】
電梯大修完成重新啟用
從居民提出修梯訴求,到電梯大修啟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54號樓完成了評估、征詢、確定維修方案、資金籌集等流程。也正是因為萬里名軒小區在推進樓棟電梯大修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幫助54號樓加快推進電梯大修事宜的落地。
“對于有維修訴求的居民樓,我們會對接專業的評估公司,對電梯進行整體評估,確定是維修還是更換。”萬里名軒業委會主任夏愛萍告訴記者,根據前兩次電梯大修的經驗,他們發現修前評估不僅能幫助居民了解電梯維修的重要性,更能直觀地讓居民知道哪里要修、哪里要換、怎么修。
評估發現,54號樓電梯的鋼絲繩,張力雖足,但摩擦力已無法滿足使用安全的要求。“以往坐電梯會遇到突然停住、有持續聲響、運行晃動等‘小毛小病’,檢查之后才知道,表象背后還有更多的大隱患。”居民錢阿姨告訴記者,電梯安全關系到整棟樓居民的安全,馬虎不得。通過專業評估,54號樓確定了大大小小維修更換項目33個。在協調會上,樓棟居民看著維修清單,對于大修的內容,大家都明明白白。
維保人員介紹維修情況
專業評估確保了維修項目的合理性,公平公開的維修費用分攤辦法則是電梯大修成功落地的關鍵。而要讓“關鍵”成為動力而非阻力,這背后離不開萬里名軒居民區黨總支、業委會和物業“三位一體”的共同協商推進。“我們之前已經推進了兩棟居民樓的電梯維修及更換項目,總結了一定的經驗。”萬里名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潔蕓告訴記者,經過摸索,樓組按照加梯按比例分攤費用的形式,制定了電梯大修費用分攤辦法,且每棟樓的大修方案都會進行公示,依樓層的高低進行分攤的比例也需樓組居民全部認可通過。
分批實施、成熟一臺大修一臺,小區內三部已經完成大修的電梯,全部依照“沒有必要更換的部件不換”“保留原先電梯的優越性”的原則下進行全面維修,維保公司在電梯大修中更換的零部件全部臺賬都有記錄,做好修一臺、賬目清一臺。
維修期間,業委會成員與物業一起主動上門,實時征集居民意見,協調方案,監督設備進場、舊件點驗,動態召開居民議事協商會,將全過程協商貫穿于大修工作始末。
從小區16號樓第一部電梯大修經歷的七次居民會議,50號樓第二部電梯大修的五次會議,再到此次54號樓組只通過兩次會議就順利通過了電梯大修的維修事宜,在黨建引領和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雙業紅”協同發力之下,小區電梯大修推進越來越順暢,并形成了電梯大修“名軒新模式”。
以萬里名軒為樣板,萬里街道通過打造“比鄰·雙業紅聯盟”平臺,將“名軒”模式復制推廣至其他小區。下一步,萬里街道在進一步完善“名軒”模式的同時,依托紅色力量的加持,將深入摸索出小區電梯大修的萬里經驗,讓更多居民受益。
來源:上海普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