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玩股市的朋友,可能個個都有上天臺吹吹風的沖動。但最近玩碳市的朋友,恐怕已經在計劃履約結束后去哪里瀟灑了。
隨著全國碳市第二個履約期的臨近,碳價也毫無意外地開啟了上漲勢頭,從8月份開始到現在,已經從50多元漲到了70元,而且上漲的勢頭還很猛,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而線下的供需關系更是如烈火烹油,最近在我朋友圈及群里陸陸續續有配額或者CCER的采購需求找過來。
(資料圖)
但夸張的是,所有的需求都是采購需求,沒有一個是銷售需求!整個全國碳交易市場變成一個完完全全的賣方市場。
照此下去,全國碳市場大概率在履約前會破百。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配額總體偏緊。
2021~2022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中引入了“盈虧平衡值”這個概念,我們很容易估計算出來全國碳市場總體配額盈缺情況。根據我之前文章2021~2022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出臺,新的“盈虧平衡值”有什么作用?的分析結果,2021年300MW以下機組配額缺口約3200萬噸,300MW以上機組基本持平。2022年平衡值數據沒有,如果按2021年估算,差不多今年履約的總體缺口在6000萬噸左右,所以總體上,買家要多于賣家。
其次是配額富裕的企業惜售。
因為目前全國碳市場只開放了電力行業,而電力行業的集中度非常高,基本在五大四小及地方國央企企手上,而大部分富裕的配額也在他們手上。作為國央企,靠出售配額來賺取利潤遠不如留著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畢竟現在價格不算高,而且至少目前配額結轉是無上限的。如果我是負責人,我可能也會選擇不賣。
最后是補充機制CCER遲遲不動。
這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了。照理說配額體量40億噸的市場,兩年的缺口才6000萬噸,著實不算高。如果按照CCER可履約的比例5%來算。即使配額缺口達4億噸,都可以用CCER來填補。但現在問題就是CCER到現在也沒重啟,2017年簽發的CCER經過這么多年的只出不進,已經基本上被榨干,擠不出什么東西了。
當然,如果因為市場只有買方沒有賣方導致大面積的企業不能履約,這就不能說是市場原因,而是要從制度上找原因了。這肯定是政策制定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我想如果臨近履約還是這幅狀態,估計國家對可能出手干預市場。那么可能用到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通過內部協調要求配額富裕企業出售配額
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前面說到的大部分配額富裕的企業都是國央企,他們不出售配額主要是怕擔責任,如果政府要求他們賣,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所以大部分富裕配額在國央企手里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二、開放配額拍賣
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加大配額供應,也就是配額有償拍賣,這也是調節碳市場價格及供需關系常用的一種方式。假如主管機構放出通知,在履約前一個月開放配額拍賣,起拍價50塊,只允許配額有缺口的企業參加,這樣既讓配額有缺口的企業安心,又可以讓那些待價而沽的企業主動把配額放出來。
三、限制配額結轉
配額富裕的企業之所以愿意囤著,是因為配額目前來說是永久有效,這個履約期用不完可以放下個履約期用。因為碳價長期來看一定是上漲的,所以把富裕配額囤著幾乎是一點風險都沒有。
但如果限制配額結轉就不一樣了,這個履約期剩下的配額有可能到下個履約期就不能用了,這樣配額富裕的企業在臨近履約的時候就會想法清掉富裕的配額。
正好在今年的履約方案中提了一嘴“配額結轉方案另行公布”,不如就趁現在發布方案,設定一個較低的結轉比例比如2%。這樣自然市場上就會出現大量配額出售了。
四、放開配額拆借條件
在最新的履約方案中,引入了配額拆借這個措施。但前提是必須配額缺口在10%以上,且拆借數量只能是配額缺口的50%,其實滿足這個條件的企業并不多,所以沒起到多大作用。如果放開拆借門檻,允許所有企業拆借的話,就會馬上出現大的供應,從而解決現在的供需不平衡問題。
當然拆借其實就是寅吃卯糧,我們這樣做的主要考量還是預測下一履約期CCER會開放并產生大量供應。如果不是的話,那可能會為企業未來造成更大的負擔。
五、盡快開放CCER
這個就不多了,大家都等著呢。
總之,我認為今年想要大部分企業完成履約的話,國家隊可能需要出面干預一下,至于用哪種工具還可以再斟酌斟酌,反正工具還是挺多的。還有差不多4個月就要履約了,讓我們一起期待后續的政策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