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房地產行業的日子是真不好過了!
而近期市場又接連發生幾件大事,更是如平地起驚雷:金科主動申請“破殼重整”、陽光城被退市、碧桂園承認出現階段性流動壓力。要知道這三家曾經都是千億級的地產巨頭,可見在如今的形勢下,即使是曾經的行業巨頭,也很難扛得住了!
(資料圖片)
但我們要清楚的一點是:地產巨頭的頻頻暴雷,其實遠不止是地產行業的問題。這背后,更受到中美博弈形勢愈演愈烈的影響。
如今中美之間的對決已經進入深水區,而房地產也將成為今年我國經濟的勝負手,在后續的較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接下來我們的每一步、每一項政策都必須要考慮到整體的局勢變化。
如今房地產行業的困境大家也看到了,即便是行業巨頭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種局面估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是房地產領域的泡沫問題。
對于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國家層面也認定存在價格泡沫,這是最為核心的。當然關于這一點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多次強調過,所以在這一重要前提之下,即使經濟發展面臨困境,國家也不可能去大規模刺激房地產。
另外,從當下的各項政策來看,國家的著力點應該是通過各種其他方式來促進該產業鏈的活躍,例如加強對共用產權房、廉租房、人才房等的建設,以及對各地爛尾樓的處理等等。這樣一來,如2016年一樣,靠國家地產刺激政策基本就指望不上了。
當然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么2016年的時候,國家就可以啟動房地產救市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15年的一場股災讓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當時中國在決策上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啟動房地產救市實屬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才有了后面房地產價格的暴漲,以及帶動相關產業快速走向上升通道。但現在的情況是什么呢?前面我也說過,現階段房地產是今年經濟的關鍵問題,甚至是中美博弈的核心命門。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各種其他方式來刺激產業鏈適度活躍,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把房地產價格泡沫繼續吹大,需要在這個約束條件之下,把握好這中間的平衡。
二是房企的債務問題。
我們知道,在2018年全面降杠桿之后,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選擇利用當時的美元低利率環境出去融資,簡而言之就是去境外加杠桿,然后換成人民幣,后續再通過土地財政的路徑轉移給地方財政。
但現在這一步已經行不通了,人家手中的中資美元債收益率不斷飆升,而我們國內房地產領域的收益早已無法覆蓋債務成本,所以當下地產行業的債務就如同燙手山芋,房企要想再度融資已是難上加難,之前的諸多債務也面臨違約的風險。而為解決這個問題動用外匯儲備,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目前的策略只能是進行債務協商,盡量想辦法避免海外債務的連鎖暴雷。其實談到這一點,難免有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因為從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形勢來看,這很可能是美西方布局已久的一場陰謀,因為清楚我們的軟肋,才會在這個領域拼了命地做空。
所以看到這里相信大家也就清楚了,當前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很難短期內得到有效的解決。而國家雖然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收效不大。因為畢竟當下我們的處境有些尷尬,一方面,我們房地產領域本身就存在泡沫,這時候如果再瘋狂放水,只會加劇泡沫的累積,使風險加大;另一方面,美國瘋狂加息,想要往死里抽干全球的流動性,為了阻止資金流入我們這里,還耍出各種手段,不停的給我們使絆子。所以我們當下最重要的,就是極力維穩。
哪怕經濟增速下降或者企業盈利下降,亦或是股市萎靡,都必須要保障房地產行業不出大的問題。因為房產一直是中國整個金融市場的基礎抵押物,也是中國居民的主要資產形態,一旦房價大跌,那勢必會引發一系列的危機。美西方也是看準了這點,才會不遺余力地打壓中國樓市預期,才會動不動就去唱空中國的核心資產。而他們越是這樣,我們就越要保持理智和清醒,更不能被他們的輿論戰擾亂了心志。
所以現在是局勢也很清晰了,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其實都處在一種僵持階段。中國要維穩,美國因為今年來金融行業的問題此起彼伏,也不敢用力過猛,所以接下來就看誰能熬得過誰了。相關對峙情況大家也可以在《死穴曝光?中美巔峰較量開始,美國快撐不住了,但這次中國不會手軟!》中回顧查看,雙方各自的問題在這篇文中已進行了詳細剖析。
對于我們來說,雖然當下無論是經濟數據還是大家的情緒面,都不太樂觀,但是我們整體的供應鏈是安全的、穩定的,而美國金融系統則是問題頻發,大概率離崩盤不遠了。如果后期美國一旦進入降息周期,那我們國內核心資產必然會重新回到上行通道,到時候就再也沒有什么力量能阻擋了。
所以我還是那句話,現階段建議大家對各類風險資產保持適度的規避,因為接下來隨著雙方博弈的加劇,可能還會引發各種無法預料的極端狀況。但我們可以始終堅信,以如今中國的實力,以及在多方面做好的攻擊性布局來看,接下來無論局勢如何變換,最終的結局其實已經是明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