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潤豐村。資料圖片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基礎。近年來,金鳳區堅持把“村企共建”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通過黨建引領,走出了“支部領辦、以企帶村、村企互動”的康莊大道。
涇龍村的“一分田”賺了
(相關資料圖)
初秋時節,金鳳區良田鎮涇龍村的研學基地里綠意盎然、瓜果飄香,市民蔡薇正帶著女兒在自己承包的“一分田”里摘玉米,小女孩告訴記者:“玉米成熟了,我要多掰幾個,拿回家給小朋友們吃。”
涇龍村黨支部書記李德清告訴記者,以前涇龍村在基礎設施、產業結構、資源利用率方面存在不少短板,為了發展鄉村產業,村“兩委”經過討論,決定由村黨支部牽頭領辦合作社,以“研學+勞動教育”為突破口,利用廢棄荒地實施一人認領“一分田”活動,專門供城里人認租種植,僅5畝地今年頭茬就收入了30000余元。“一分田”的出租,盤活了涇龍村的廢棄荒地,增加了村集體收益,還讓村民們在家門口的研學基地當起了管理員、保潔員、宣講員。
就這樣,村集體以“三資”入股,村民以土地、資金、勞動力入股,建立了村集體和群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欣欣向榮的研學基地讓村民們看到了穩定致富的希望,支部領辦合作社,也讓涇龍村實現了村級組織由“弱”到“強”、群眾由“散”到“聚”、集體收入由“少”到“多”的轉變。
潤豐村的人氣旺了
靠著一派江南水鄉的獨特風光,如今的豐登鎮潤豐村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村黨支部書記王鵬程也每天開著觀光車,在村里充當起了“導游”。村黨支部書記開觀光車,王鵬程把這當成榮耀,因為正是靠著發展旅游產業,他和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
“我們村是金鳳區‘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村。搬來之后,村黨支部就想著通過引進企業在文旅融合上做文章,沒想到最終真做成了。”王鵬程欣喜地說,潤豐村通過引進企業,先后建成了利思·田園蜜語農業產業園和“潤豐宿集”特色民宿,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民宿產業,累計已接待游客6萬余人次,年帶動就業1.2萬人次。
有了人氣就有了商機。隨后,潤豐村黨支部又打造了特色商業街,設置了特色美食、傳統手工品和農副產品等銷售點位。這些銷售點位全部由本村村民自主經營,讓村民不出村口就能創業致富。截至目前,村集體聯合龍頭企業每年帶動村民務工增收70余萬元,54戶村民參與到宿集項目建設中,讓鄉村旅游發展與村民致富實現了“雙豐收”。
雙渠口村的產業活了
在金鳳區黃河東路街道雙渠口村,村黨支部聯合衛生部門為村民們提供免費體檢已經被傳為佳話。雙渠口村“不差錢”的底氣,源于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
“我們村作為搬遷上樓村,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失地農民創業園、康養醫院、小食品加工基地和貿易巷市場四大支柱產業。但如何能夠持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就需要在村企聯建上下功夫。”雙渠口村黨支部書記馬立平告訴記者,近年來,通過積極爭取金鳳區黨建項目資金,雙渠口村的失地農民創業園建起了4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村里的企業也有了幫辦領辦、招商洽談、產品展示、技能培訓的平臺。通過推行“組織聯建、資源聯用、黨員聯管、幫扶聯建、發展聯贏”的五聯機制,雙渠口村以企業發展促進村集體增收,以黨建引領企業發展,村集體經濟也跟著水漲船高。
如今,雙渠口村黨支部向周邊21家企業發出“鄉村振興合伙人”邀請函,構建起了村企共建、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雙渠口村的失地農民創業園現已入駐企業14家,有職工400余人,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76萬元。隨著產業活力不斷釋放,集體資產被激活,村級實體經濟也實現了全面開花。
記者 陳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