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圖為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聯排劇照。北京演藝集團供圖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的34名學子30日來到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的排練現場進行探班。據悉,該劇將于9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開啟2023年的巡演之旅。
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制作。該劇于2022年末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地進行了首輪演出,作為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北京歌劇舞劇院音樂劇團成立后的首部引進大型經典IP音樂劇作品,也是北京演藝集團為繁榮國內演出市場、發展本土音樂劇產業重點打造的大型音樂劇劇目。
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中方執行導演徐棟向同學們介紹,此次劇目雖然是以俄版原版劇目進行中文版制作,對原作的“還原度”高,但并不是簡單的對原版進行復刻,而是做出了“全方位”的漢化和提升,在燈光、舞美、譯配、編舞等方面,中文版主創都對劇目進行了更具中國風格特色的升華。
在主創交流環節,不少學生追問起了音樂劇《基督山伯爵》創排背后的故事。中方編舞沈瑋煜向同學們分享了在舞蹈編排方面的幕后故事。
“對于《基督山伯爵》劇組來講最難的可能是舞蹈部分,原版的舞蹈像是現代芭蕾等風格更加偏重力量型,而我們以往的作品中小家碧玉或者是流線型風格的比重會更大,但這些挑戰也在眾多優秀的舞蹈演員和雜技演員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中被‘拿了下來’。”沈瑋煜表示,在磨合排練的過程中,劇組積極和俄方溝通交流,提供更多具有中國風格的舞蹈語匯選擇。
劇情方面,音樂劇《基督山伯爵》濃縮了原著150萬字的文本信息,將上下半場分為“蒙冤”與“復仇”兩大主題,將主角埃德蒙20年來的命運糾葛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將這部大部頭的文學作品轉化為易于上口的音樂劇編排,同時通過旋律與歌詞充分表達劇情原意,也是本劇“漢化”的難點和亮點所在。
本劇的音樂總監張筱真坦言,在劇目創排前期,因為中文與俄語語言體系和發音的差異,劇組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做旋律合成和歌詞譯配的工作,盡量把旋律簡化以便貼近中文演唱的發聲方式和語言習慣,再與譯配老師溝通,之后由演員來試唱。“這是一個反復修改、磨合的過程。”張筱真說,通過這一過程去打破原版語言的隔閡,讓劇目的譯配更加貼合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從而更好地展現這部作品想要傳遞出的情緒。
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總制作人董寧表示,對音樂劇《基督山伯爵》這部經典音樂劇作品的成功“漢化”,展現了當下中國音樂劇的生產、制作力量能夠與國際水平比肩,也體現了創演團隊對于中國音樂劇領域全產業鏈條更具專業性的實踐和探索。
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的探班活動系北京演藝集團及旗下院團“大團小團手拉手”結對共建項目的重要活動之一。今年6月以來,北京演藝集團及旗下北京歌劇舞劇院圍繞“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開展多項舉措,積極推進落實“大團小團手拉手”結對共建項目進程,通過集團的精品、經典劇作,豐富學生暑期文化生活,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