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貿區債
自貿區債券是指面向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已開立自由貿易賬戶的區內及境外機構投資者所發行的債券品種,發行人可以為境內、自貿區內及境外的金融機構或企業,發行幣種包括人民幣和外幣,即自貿區債券是“在岸的離岸債券”,簡稱為“明珠債”。
(資料圖片)
自貿區債券市場成立于2016年,上海市財政局面向上海自貿區區內及境外機構投資者成功發行了30億元3年期地方政府債券,正式宣告了上海自貿區債券市場的誕生。但是自首發后市場陷入沉寂,自2019年才實現自貿區企業債的首發,2022年市場發行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2023年自貿區債發行火熱,截止2023年6月19日,當年全市場發行了817.65億元,發行規模已經超過了2022年全年的兩倍。
截止2023年6月19日,自貿區債券市場存續債184只,存續債規模合計1251.42億元,涉及主體136家。(1)特征一:以3年期品種為主,以人民幣為主要計價貨幣。95%的債券均為3年期品種,另有少部分1年、2年、2.5年和10年期品種;以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的債券占比97%,僅有四只以美元/歐元計價。(2)特征二:城投是發行主力,地產和金融主體也開始逐步加入市場。存續自貿區債中城投債規模最大,占據了市場77%的體量,其次為產業債,占比為12%;存續城投類自貿區債主要來自浙江、江蘇、山東、湖南和四川,區縣級債占比52%,其次為地市級和國家級園區平臺債。(3)特征三:發行主體的評級中樞略往下走,城投債中AA級占比偏高。2023年AA+及AAA主體的發行規模占比61.86%,相比2022年和2021年分別下滑了2.46個和5.13個百分點,發行主體評級中樞略有下行趨勢;城投類主體中AA級別占比偏高,在24.45%左右。(4)特征四:市場多選擇直接發行和SBLC發行, SBLC提供者多為當地城農商行,或是一些國有行和股份行在當地的分行,目前存續規模較大銀行主要包括上海銀行杭州分行、長沙銀行、上海銀行南京分行、上海銀行成都分行和郵儲銀行寧夏分行,存續規模在50-20億元左右。
為什么自貿區債突然發行火熱?自貿區債券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密集發行,并且其中絕大部分的發行主體均為城投主體,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1)城投處于新一輪收緊周期中,境內融資難;(2)城投中資美元債市場也遭遇了“政策&利率雙殺”,難以低成本融資;(3)自貿區債相比境內債和中資美元債擁有募集資金用途靈活、可緩沖外匯市場波動風險、發行限制少等優勢。
基本面觀察
跟蹤期內(2023.06.19-2023.06.23)有4家出現主體評級調低,為帝歐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搜于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級市場
發行規模方面,信用債發行量、城投債發行量和凈融資額均環比下降。發行利率方面,本期信用債的整體加權票面利率較上期較上周下降21.31BP至3.23%,城投債的票面利率較上期下降41.13BP至3.88%,產業債的票面利率較上期下降19.15BP至2.84%;信用債的整體票面-投標下限空間較上期上升13.35BP至55.73BP。
二級市場
成交量方面,本期信用債整體成交量環比下降44.58%,產業債與城投債的成交量環比分別為-50.88%和-40.49%。信用利差方面,AAA、AA+和AA級城投債較上周分別走闊1.49bps、1.55bps、2.11bps。成交異常方面,本期產業債高估值成交債券量為104只,低估值債券量為155只;本期城投債高估值成交債券量為681只,城投債低估值債券量為425只。
風險提示:市場風險超預期、政策邊際變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