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校內指鼠頭為鴨頭事件已經終結,承包學校食堂的不良商販得到應有的懲罰,這是個大快人心的結果,但此事的影響范圍卻在不斷擴大。近日,有媒體報道,市面上的鼠頭鴨玩具被禁售,電商平臺的玩具全部下架,這讓網友摸不著頭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玩具雖然蹭熱度,但它與原來的事件并無直接聯系。一個是玩具,一個是飲食安全,為何有人要上綱上線,看到相關的就禁止。這看似管得過寬的舉動,不免讓網友們再次把關注點放到“指鼠為鴨”事件上,紛紛在評論區討論,禁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實,除了大眾已經看到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涉及到了公信力問題。因為在鼠頭事件被曝光后,該校也曾進行過檢驗,其結果是被檢測物為鴨脖并非鼠頭。緊接著,學校就發布官方聲明,如此這般,該事件也就被定了性。可權威專家通過學生上傳到網絡上的視頻,卻檢測出另一種結果。該專家稱,若學生提供的視頻為真,那就能證實該校食堂提供的食物確實為鼠頭。
截然相反的兩種檢測結果,令普通民眾不得不懷疑此前學校出具的檢測結果另有隱情。至此,學校和監管部門的形象受損,公信力下降。好在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給力,迅速處理了這一事情。此事的熱度也不似之前那般火熱,但鼠頭鴨玩具的熱賣卻讓此事進一步發酵。
商人出于獲利目的,借著此事的熱度制作出可愛又時尚的玩具,大部分買家則抱著看熱鬧與嘲諷的態度大量購買,當然,也有少部分人只是單純覺得玩具好玩而已。不管買家與賣家的初衷如何,但此玩具的熱賣確實存在一定的隱患。手拿這些玩具的孩子現下可能只是覺得有趣好玩,但等到他們長大后,關于此物的記憶會不會依舊停留在他們的腦海中呢?若是在長大后,他們得知原來承載著美好回憶的童年玩具居然還有一個如此不堪的新聞事件,他們會不會感到失望?
或許正是為了減少那些故意的諷刺,讓孩童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也為了重塑良好的公眾形象,鼠頭鴨玩具才會遭到禁售。
此外,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本是在國內發生的事情,現如今已經在海外瘋傳,緊接著,馬斯克就開了一則看似簡單的玩笑,但這足以讓心思細膩的人們深深地意識到,因為此事,我國已經成為國際笑柄。鴨脖事件的嚴肅處理本可以讓此事告一段落,但鼠頭鴨玩具若是也像此事一般傳到海外,恐怕會再次引發世界人民的討論,也將再次損害我國的國際形象。從這個角度考慮,禁售鼠頭鴨玩具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但這種簡單粗暴的禁售方式,真的就能如預想般挽回公信力嗎?從長遠來看,熱度的降低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公信力的維護不能僅靠禁賣鼠頭鴨玩具這種方式來解決。畢竟,群眾希望看到的是類似事情能在未來被永久杜絕。那怎么樣才能做到這一步呢?
首先,學校需要從源頭把控食品質量。在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指鼠為鴨”事件發生前,學生就曾多次向學校反映食品安全問題,其中不少學生多次吃出蟲子、鋼絲球、毛發等,對此,學校曾表示要在餐食供應上做到“零疏忽”“零死角”。可現實卻是,此類事情的頻繁發生,若不是“指鼠為鴨”事件被曝光,還不知道學生要繼續忍受這樣的事情到何時。因此,在食堂對外承包方面,學校要提高并完善中標及準入門檻的標準,嚴格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不能以權謀私。同時不能一言堂,要多考慮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在選擇和更換餐飲公司上嚴把關、多對比,找到更能得到學校、家長、學生三方認可的承包公司,拒絕引入帶有“裙帶關系”的餐飲公司。
當餐飲公司入駐后,需營造更透明的監督環境。從衛生、口感、用料等多方面對其加大監管力度,監管同樣由學校、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
其次,相關監管部門要勤查、廣查,對學校餐飲承包商的相關資質進行嚴格審查,如不符合規定,勒令其立即整改,若做不到,就依法處理。同時,在問題發生后,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切不可糊弄大眾,絕不能再做第二個江局長,將一眼就能看出的“鼠頭”說成是鴨脖。只有群眾、學校、相關監管部門緊密聯合,互相信任,才能有效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才能更好地維護食品安全,公信力自然也會回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