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日報/淄博晚報/博覽新聞
見習記者 王曉楠
【資料圖】
據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0萬億,占GDP比重提升至41.5%。長期以來,山東持續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著山東力量。在齊魯大地上,“數字化”已成為一張閃亮的金名片。
以產業數字化優勢提升數字產業化水平
在淄博的山東金鼎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有70多公里的井下礦道。借助山東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東風,淄博市與海爾集團合作引入卡奧斯應用互聯網平臺,建起了一套礦井數字孿生系統。不僅提高了安全生產水平,生產效率也提高了30%。
淄博市工礦、化工、機械等傳統產業占比大,數字化轉型需求大,應用場景多。按照“工賦山東”行動方案,山東三年內將轉型改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萬家以上。插上工業數字化轉型的翅膀,淄博不斷推動工業向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服務化、精品化、綠色化轉型發展。
產業數字化的另一端是數字化產業。當前,淄博正加快推動工業企業在更廣范圍、更深層級開展數據采集、傳輸、存算、管理及應用,逐步破除“數據孤島”。在工業大數據的驅動下,制造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資源優化配置。
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不斷壯大、羽翼交錯,促成了數字和產業的雙向奔赴、共同成長。
數字變革繪就民生新圖景
對于普通人來說,數字山東帶來的體驗也并不遙遠,“數字”正在時時刻刻處處服務于每一個人。借助數字變革,群眾生活體驗常常行走在潮流一線。
淄博市張店區的潘苑社區是一座城市老舊社區,社區通過數字化建設,配備了“無人藥店”,不僅可以提供藥品,還可以提供智慧遠程問診等智慧服務。社區建成的智慧物聯“一張網”,也成為淄博市民數字化生活的一部分。
像這樣的生動案例還有很多。當數字生長為人類智慧的觸手,就帶來了生產和生活治理方面的顯著進步。
今年,淄博持續加快政府辦公區、重點產業園區、商務樓宇以及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場所千兆光纖網絡覆蓋,完善政務數據供給清單,推進數據有序高效共享。同時推動省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進電子證照共享應用。“愛山東”“智行山東”“山東通”正在不斷優化服務應用,數字技術正進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擴大了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輻射覆蓋范圍。數字山東建設讓人們的美好生活不斷擴容。
以思想更新、理念變革推動數字山東點“數”成金
圍繞數字強市建設,淄博印發先進制造業強市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明確年內數字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的目標。怎樣實現8%?淄博確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培育,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開展軟件工程技術中心培育工作,打造高端軟件產品。
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的應用正在向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社會治理、關鍵民生小事等更大范圍拓展,顆粒度更細。數字建設發展成果正滲透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事實上,數字改革帶來的不僅是一場關于全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系統性變革,更是一場思想更新和理念變革。它倒逼廣大黨員干部、相關部門和企業機構生成性學習、激發創造性張力,在實踐實戰中不斷增強系統觀念、數字素養、改革能力。
山東數字強省建設,是“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應用到、感知到的創新引擎,是不斷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這就更要求我們持續更新思想、變革理念,加強集成改革和制度重塑,從根本上推動各領域流程再造、規則重塑、制度重構、整體優化,不斷推動數字強省建設,讓更多機構和企業點“數”成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