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威海臨港區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再獲殊榮,入圍2023年度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這一具有極高技術壁壘的產業在臨港茁壯成長,離不開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的深度耦合、齊同發力。
因為是拎包入住,庚鑫輕量化汽車項目落戶臨港不久,就已經投產,一批剛走下生產線的房車,即將發往美國和澳洲,與普通車輛不同,他們的內飾板、浴室等很多部位都使用了碳纖維材料。“以前都是一些復合板的材料或者再加上一些別的材料,現在我們引入碳纖維,整車的重量能夠下降40%左右,還更加結實耐用,防腐性也更好。”威海庚鑫旅居房車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現在,庚鑫產能飽滿,訂單充足,優勢就來自于威海臨港區重點打造的碳纖維產業園。依托拓展纖維的“龍頭”優勢,臨港深耕下游應用市場,高標準打造了占地3000畝的碳纖維產業園,這也是國內首個政府主導打造的碳纖維產業園。在這里,“鏈主”產品種類國內最全,各類碳纖維絲束“一站式”購齊;研發、制造、銷售等全環節貫通,企業在“生態圈”內就可以尋求合作、創新。
前幾天,庚鑫房車在尋求汽車輕量化更大突破時遇到了瓶頸,園區了解到情況后,第一時間為企業找來同濟大學的相關專家、教授,聯合攻關。“因為材料的迭代速度太快了,我們做結構設計和做材料研發,可能跟高等院校和專業科研機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園區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威海庚鑫旅居房車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負責人說。
臨港新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戰勝表示:“威海房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關企業有輕量化的需求,今年我們要把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落下來,一是提供技術服務,在我們這成立研發中心、科研平臺,二是他們有項目產業化落地。”
目前,碳纖維產業園已進駐22家重點科研平臺,常態化與20多家高校院所開展深入合作。領航、共研、共發展,釋放出強大的虹吸效應。去年以來,碳纖維產業園共吸引富碳科技、光軒樹脂等10多個新朋友,一再刷新“建圈強鏈”速度,威海碳纖維產業也因此形成從裝備制造到原絲,到碳纖維制品的全產業鏈研發生產能力。
推動碳纖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資金鏈的加持必不可少。在碳纖維產業園會議室里,威海臨港區“金融管家”團隊正在從融資、存款、理財等方面,為園區入駐企業量身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這個團隊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法律等,是一個威海臨港區碳纖維產業園金融管家一站式服務基地,我們融合到園區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工作全過程,疏通金融輔導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建立一個‘產業鏈+聯盟+合作園區’的金融輔導機制。”威海市臨港區財政金融局金融科負責人介紹。
今年上半年,威海臨港區“金融管家”團隊已累計為園區企業投放普惠金融貸款6000多萬元。與此同時,經發、商務、行政審批等部門紛紛圍繞“保姆式服務”各顯神通,讓碳纖維產業在多方協作下,形成全產業鏈循環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威海臨港區碳纖維產業已經集聚100多家企業,其中,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20家,產值年均增長5%。
來源:閃電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