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記者從多位地方財政人士、中介機構人士處獲悉,在今年第二批專項債項目審核中,12個高風險省份的項目審核通過率較低。
一位地方財政人士表示,因為屬于高風險省份,我們近期要求再次梳理第二批次專項債項目資金需求。按照要求,除涉及安全、跨省跨流域的重大項目外,原則上不得新上政府投資項目。但為了防止半拉子工程,以前已開工的項目不會過度審核。
據了解,其目的旨在防范高風險地區債務風險,避免債務風險進一步攀升。過去的兩個月,各地方政府已上報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方案。目前監管部門已初步批復方案及額度,特殊再融資債券或在下半年重啟發行,可用于置換隱性債務,緩釋地方債風險。特殊再融資債券額度將超過萬億,并向12個高風險省份傾斜。
再融資債券是地方政府債券的一種類型,早前主要用于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金。與以往用于償還債券本金并標注償還哪一只地方政府債券不同,2020年12月以來,部分再融資債券用途只是模糊表述為“用于償還存量債務”。這類再融資債券也被市場稱為特殊再融資債券,實際用途一般用于償還隱性債務。
其中一類用于建制縣區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主要幫助高風險地區化解債務風險。2021年9月,貴州省33億元特殊再融資債發行完畢后,用于建制縣區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的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完畢,規模合計6128億。
再融資債券置換隱性債務的過程中,隱性債務余額減少,政府債務余額增加。“該舉措債務化解成效明顯,能有效緩解地方政府短期償債壓力。但該舉措會推升法定債務的風險水平,相應要試點地方減少項目上馬、壓降支出用于償債等。此外,試點地區獲得的專項債額度將減少或者沒有。”西部省份某區縣財政人員表示。
東部省份某縣財政局披露稱,獲得試點債券資金后,要嚴格按照上級關于化債資金使用要求進行支付,同時依據化債方案以壓減支出、變現資產、處置存量土地方式籌集資金,支付債務利息。此外,繼續研究和推進處置國有資產工作,爭取提前緩解以后年度的償債壓力。
今年6月,財政系統組織申報2023年第二批專項債項目,申報的專項債資金重點用于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等11大領域。
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只有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共同審核通過的項目才能發行專項債券。國家發改委主要對項目投向領域是否精準、前期工作是否完備、投資規模是否合理等因素進行審核;財政部主要對項目收益能否覆蓋本息、項目信息是否完備、當年能否形成實物工作量、能否形成有效投資等因素進行了審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