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梁起(右)在指導學生進行航海模型訓練
長寧區少科站模型工作室,各類飛機、船模型擺滿了好幾柜子,這些都是科技教師梁起的“寶貝”。
身形精瘦,皮膚黝黑,每年暑假,梁起幾乎都在河邊訓練場度過。“曬黑是我們航海模型運動員和愛好者的標配。”這些年,他指導學生參與航海模型各類比賽集訓,并帶他們到國內外的航海模型動力艇項目賽場上一展風姿。
(資料圖)
成為教師前,梁起有過一段輝煌的過往。他曾是航海模型國家隊隊員,獲得過航海模型動力艇項目世界杯和世錦賽冠軍。退役后,割舍不下與航海模型的情誼,梁起轉行成為了長寧區少科站的科技教師。如今,他把當運動員時追求秒的那份嚴謹運用到了日常教學上。在他悉心培養、指導下,多名學生斬獲世錦賽青少年組、成人組冠軍,甚至打破了青年組世界紀錄。
世界冠軍退役后走上講臺,
延續對船模的熱愛
梁起與船模,有著不一般的緣分。
兒時在廣東度過,他家坐落在一片湖水旁。彼時,廣東模型隊隊員就常年在此進行船模項目訓練。近水樓臺的優勢,讓梁起早早接觸到了這項原本小眾的運動項目。
上學后,梁起跟隨父母回到上海。初中時,學校開設了船模興趣小組,他毫不猶豫就報了名。
自那時起,梁起就對船模上了心:他總能耐住性子,不斷琢磨船模制作的精細流程,比賽成績逐步提升。高中畢業后,梁起一邊準備上大學,一邊正式入選為上海模型隊的專業運動員。
掐指一算,梁起從1999年參加全國航海模型比賽至今,已先后代表上海隊參加全國比賽21次,曾先后6次斬獲全國冠軍;此外,他還代表中國隊8次出戰世界級比賽,并在2012年、2015年分別斬獲航海模型動力艇項目的世界杯和世錦賽冠軍。
2012年,梁起正式退役。他的隊友們很多都被分配到了其他行業,而梁起的心里始終放不下對船模的熱愛。
“好幾宿都沒睡好,我想,如果能成為一名老師,把船模的知識教給學生們,一代代傳遞下去同樣令人振奮。”目標確定后,梁起考出了教師資格證,并在2013年正式加入長寧區少科站。
從世界冠軍轉行當教師,梁起把作為運動員時期的用心和拼勁兒,傾囊用于教學上。一個新的目標也在他心中確立:要把航海模型運動介紹給更多學生。
圖說:梁起在給校外科技教師們進行培訓
追求秒的嚴謹,
每一步踏實做好才能成就完美
航海模型動力艇項目賽場上,風馳電掣。梁起介紹,動力艇項目標準賽道一圈大概200米左右,船模跑一圈也就10秒上下。世界賽場上,電光火石的比拼就在一瞬間,秒或許就是金牌和銀牌的差距。
專業運動員出身的梁起,太知道秒的意義所在。
一次失敗的世錦賽參賽經歷,讓梁起至今難忘。“比賽剛剛開始兩秒,我的船就出現了事故熄火了,這屆世錦賽之旅也落下帷幕。”梁起賽后發現,自己在調適船模時有一個參數出現失誤,導致數月的日夜備賽化為泡影。“教訓太慘痛了!在后來的比賽中,我不僅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也經常跟我的學生們講述這個難忘的經歷。”
想要做到極致,就要有秒的嚴謹度。轉行科技教師之后,梁起把這個嚴謹的標桿帶到了教學上。在平時教學和訓練時,左右手如何操作、每個步驟怎樣推進,梁起都對學生一貫要求嚴格。“只有把每一步踏踏實實做好,才能走到最后一步、完美呈現。”梁起說。
在長寧區少科站給學生做航海模型科普,往往就是從親手制作一艘船模開始。梁起發現,相比其他傳統科技體育運動,航海模型可用的教學資源十分有限。他尋遍國內外各大網站,發現就連參考資料都很難找到,更不用提有成熟的教材和課程標準了。
憑借十余年與航海模型打交道的積淀,他開始自己動手畫圖紙、制作教學課件、教學用具和船模半成品,為的就是把與航海模型相關的基礎知識,生動地教授給中小學生。
從畫圖紙、制作船模零件、拼接各個船體的部位、到給船模上色、添加動力電池……制作一個不足一米長的船模,常常需要一個學期的教學時間。很多時候,學生覺得枯燥、不想堅持,梁起則想各種辦法,鼓勵他們繼續前行。而他自己,已先后制作了幾十艘比賽船模。梁起如今最愛的“寶貝”,就是一艘跟他參與了數十場比賽的船模。
2015年波蘭世界錦標賽,梁起再次出山、代表中國隊參加動力艇項目比拼,而他指導的學生小朱則參加青少年組比賽。結果,梁起斬獲成人組冠軍,小朱同學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斬獲青少年組冠軍,師徒倆一起站在了世界最高領獎臺。
圖說:梁起指導學生體驗航海模型動力艇項目VR實訓課件
正確看待輸贏不斷前進,
才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讓梁起感到欣喜的是,眼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到了航海模型這項運動。
由于航模比賽是一項專業技能要求非常高的運動,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航模各類設備的理解能力具有相當高的要求。受環境和場地限制,梁起每次只能帶教四五名學生。那么,能不能利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手段,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受航海模型的科普教育?這顆普及航海模型運動的種子,在梁起心里發芽。
2019年起,長寧區少科站站長姜嶸支持梁起組建團隊,開始研究設計開發航海模型動力艇項目VR(虛擬現實)實訓課件,讓青少年航海模型愛好者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航模競速魅力。從最初針對一名學生的單機訓練,到如今可以實現8人按照國際標準同時聯機競賽——課件的開發,讓航海模型比賽走向更多學生有了現實可能性。梁起也申報成功了2項軟件著作權、7項實用新型專利。
去年8月,梁起主動請纓,赴云南紅河綠春高中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支教服務。教學之余,云南當地學校知道梁起有從事航海模型運動的背景,便邀請他參加2022-2023年度全國航海模型公開賽(云南站)比賽。梁起一邊給學生上課,一邊參加比賽,斬獲了2金1銀的好成績。為了讓更多云南學生了解模型運動的魅力,他還自費購買無人機,為學生開展無人機教學。
“是否拿金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參與此項科技體育運動中收獲的成長。”轉行做教師十年后,梁起對教學有了新的感悟。的確,每次比賽只有一個冠軍,輸是科技體育運動比賽中的常態。而如何引導學生們在賽后進行總結、改進,從而點燃這些孩子心中的科技夢想,鼓勵他們成為一個堅強的人,這才是校外教育最有價值的地方。
作者:張鵬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姜澎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