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完執法亞冠資格賽的張雷回到國內執法了上海申花和成都蓉城的焦點之戰,雙方1:1握手言和,不過在傷停補時階段,張雷的一次判罰,讓人直呼看不懂,我們就對這個判罰做一下解讀。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團隊配合,比賽性質不同配備的比賽官員人數也不盡相同。在中超比賽中,比賽官員包括裁判員、兩名助理裁判員、第四官員、視頻助理裁判員和助理視頻助理裁判員組成。其中,裁判員是比賽官員的核心,所有的判罰最終決定都是由裁判員作出,其他比賽官員只是根據競賽規則協助裁判員管理比賽,作出判罰提示或建議。
預見、規范、信任、明確、關鍵是團隊配合的主要原則,當然我還想說團隊配合還要講究擔當,尤其是在有VAR的比賽,很多助理裁判員缺少了敢于協助的勇氣與擔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比賽中,馮卓毅踩踏特謝拉小腿被裁判員紅牌罰下。從慢動作來看這個動作給紅牌沒有問題,問題是我們想通過這個紅牌來談一談團隊配合。
通過這個截圖其實可以判斷當時張雷的就沒關注到這個踩踏,他過去雖然給了黃牌但是并不是很確定,所以張雷多次看向旁邊的第二助理裁判員,以此來尋求他的提示與幫助
再通過截圖,助理裁判員能很清晰地看到這個犯規,如果第一時間就提示裁判員紅牌,這將是一個完美的配合。但是就是目前再有VAR的情況下,很多助理裁判員就算明知道是紅牌動作,他們也不會直接協助,而是讓VAR協助,如果說難聽點就是缺少擔當。
說完上面那個我們再說一下讓大家摸不到頭腦的一個判罰。在傷停補時階段,戴偉浚的突破疑似被楊一鳴犯規摔倒,裁判員吹罰犯規,但是并沒有出牌,裁判員通過耳機交流后,給了墜球,所以造成很多人對這個判罰產生質疑。質疑裁判組的判罰不符合流程,尤其是在解說的引導和媒體的誤導下,很多人就默認了VAR已經介入了,從而對判罰程序產生疑問。
首先,我們說一下足球報官方微博發的,他說的這三點很對,就是不允許裁判員不做判罰而是根據VAR的提示做出決定。那么,認定這個程序錯誤,首先我們得確認張雷改判墜球是因為var介入之后判罰。
但是這個是VAR介入嗎?答案是否定的,張雷吹哨判罰犯規之后,并沒有立即出牌,因為無論這個是否是DOGSO,但是只要裁判員認為是犯規那么最次也是一個SPA,那么裁判員肯定要出牌,無論是黃還是紅,張雷跑到疑似犯規地點后并沒有出牌,然后手誤了一下耳機,面向助理裁判員一直在交流,然后做出了墜球恢復比賽得決定。
var 介入的前提是什么?結合這個案例,只有張雷出示紅牌,var 認為這是一個清晰明顯的錯誤。張雷并沒有出示紅牌,所以Var 本身就沒法介入。那是不是存在以下可能,就是 var 發現這并不是一個犯規,然后告訴了裁判員,裁判員在出示紅牌之前聽從了 var 的意見然后墜球恢復比賽。如果是這樣是,那就是嚴重的程序錯誤,但是這也是大部分人更愿相信的。
但其實這個基本是不可能的,大家看過今年的統一尺度就能明白,裁判組之間對話是有錄音的,如果這樣的話,裁判員和 var 面臨嚴重執法程序錯誤,這比本身判罰錯誤更為嚴重。只是目前中國足協的信譽度太低,很多人不相信而已。
這個案例,在張雷判罰犯規后他跑向犯規地點后一直面向助理裁判員方向,耳機交流并不一定是和 var 對話,也可能是和助理裁判員交流,助理裁判員發現這并不是一個犯規,裁判員吹罰犯規后他把自己看到的告訴裁判員,裁判員在比賽恢復之前完全是可以根據助理裁判員的意見更改自己的判罰。所以結合視頻畫面基本就確定是張雷和助理裁判員交流后認識到自己判罰犯規是錯誤的,然后改判。因為哨響時球并沒有出界,按照規則裁判員只能墜球恢復比賽,所以在這個案例中裁判員判罰并沒有不妥。
當然,還是要回到這個爭搶本身,楊一鳴率先將球踢走,不是一個犯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