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福建省晉江華僑職業中專學校(以下簡稱“晉江華僑職校”)創辦于1995年,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福建省首批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福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福建省“雙高校”建設工程立項單位。學校弘揚“敢為人先 愛拼善贏”的精神,以職業技能大賽為抓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以賽促改,構建校師生企“四位一體”技能競賽機制,形成“崗課賽創”育人模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素質高、技能強的實用性人才,為晉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抓頂層設計 建強職教高地
職業教育對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晉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集成電路、石墨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作為國家級重點職校,晉江華僑職校以新時代職教文件精神為引領,加強頂層設計,提出校師生企“四位一體”的戰略思維,助推專業發展。晉江華僑職校通過學校“抓”、教師“拼”、學生“練”、企業“助”,形成“學校有規劃,學生有梯隊,教師有團隊,校際強交流,校企深合作”發展態勢;通過實施“崗課融通”“賽課融通”,將崗位需求、賽項資源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重構課程體系;通過“創”將崗、賽、課有機結合,建立IT服務工作室,形成“崗課賽創”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專業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有機融合。
抓團隊建設 促進教學相長
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在教師,教學工作的核心在學生。晉江華僑職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不斷優化教學管理,構建師生成長大舞臺。學校頒發“金牌教練”榮譽,表彰先進教師,同時發揮名師工作室的輻射作用,組建骨干教師團隊,帶動青年教師成長。學校根據教師專業特長,組建梯隊層次清晰的技能大賽教師隊伍,形成“1+1+1”模式(1名賽項帶頭人+1名常規指導教師+1名實習指導教師)。為充分發揮學生團隊“傳幫帶”的作用,學校不斷挖掘學生的創造力,根據每年的常規賽項舉辦校級選拔,以“老帶新”的方式組建競賽梯隊,通過“培訓—選拔—培訓”,遴選培養種子選手,有效提升了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為加強校際交流,學校采取“培研雙修”的方式對師生開展針對性培訓,解決在競賽輔導過程中面臨的綜合性和前瞻性問題,提升師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水平。
抓產教融合 助力人才培養
為進一步提高師生技能競賽水平,晉江華僑職校借助技能大賽平臺,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企業的技術設備等優勢,推進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學校以《數據恢復技術》課程為試點,牽頭組建由骨干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組成的教學團隊,通過結對子方式加強校企雙方交流,共同編制教學實施方案。針對大賽的技術內容,學校與企業協作進行課程設置改革,將賽項知識點、技能點融入日常教學,實現課創融合、共享資源、共促發展。學校成立IT服務工作室,組建以學生為主導的IT服務中心工作小組,由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設立廈門源失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華僑職校維修點,為校內外師生和校外3家公司提供電腦維修、數據維護等技術服務,反哺課程改革;開展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教學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操作能力、協作能力。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1本、電子教材4部、電子課件90個、教學視頻125個等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成效顯著。
在“四位一體”機制的帶動下,晉江華僑職校在課程改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成效顯著,大大提升了學校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吸引了十幾所省內外中高職學校來訪交流。未來,學校將繼續發揚“愛拼善贏”的精神,充分發揮“四位一體”技能競賽機制的帶動作用,加快技能型、創新型師生隊伍的建設,為晉江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陳惠群 郭成根)(陳惠群 郭成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