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1月26日,為紀念硒發現200周年,由國際科學補硒協會、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人民日報民生周刊大健康專刊聯合主辦,由協和陽光國際投資集團、原衛生部微量元素與地方病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空軍軍醫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湖北省富硒產業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協辦的第一屆中國硒營養與健康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原衛生部微量元素與地方病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王治倫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宏才教授,國際“克勞斯.施瓦茲獎”獲得者、我國自由基與防化醫學知名專家、空軍軍醫大學海春旭教授,我國著名硒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雒昆利研究員,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黃山博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田熙科教授,湖北省富硒產業研究院院長戴光衷研究員,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馬方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議員周永勤、國際科學補硒協會發起人執行主席張睿、原中國微量元素學會理事、中國第二大高硒區—陜西省紫陽縣主要發現者之一、紫陽縣原副書記梅紫青研究員,協和陽光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耿海先生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代表、企業代表等各界人士參加了此次論壇。
本次論壇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為核心依托,以硒發現200周年為節點,以“硒化學和地球化學”、“硒營養與大健康”、“富硒農業關鍵技術與應用”、“富硒功能食品開發”、“富硒產業閉環推廣”為主題,集中探討了硒營養與健康之間的關系,促進居民科學補硒,推動我國硒產業健康科學發展。論壇召開期間,王治倫教授、王宏才教授、海春旭教授、雒昆利研究員、田熙科教授、戴光衷院長、馬方教授、梅紫青研究員、張睿女士為代表的硒營養與健康研究領域知名學者,分別在本次論壇上發表了“硒與人類大骨節病研究”、“硒的生物學效應研究進展”、“硒營養與健康關系”、“環境中硒的分布富集規律及富硒標準設定的思考”,“富硒農業關鍵技術及應用”,“富硒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探討”,“富硒產業閉環推廣”為主題的硒營養與健康發展學術報告,受到了與會學者的高度贊揚和強烈反響,與會專家學者在會議尾聲共同發起“科學普硒 利國利民 關愛健康 安全補硒”的倡議,調動和指導全民參與的積極性,共同推動富硒產業在中國的發展!
硒元素,于1817年由瑞典化學家貝爾賽柳斯發現,作為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又必須的微量元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為人和動物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被中國營養學會列為每日膳食的必須營養素。我國作為國際上公認的“缺硒大國”,開展科學補硒工作,推進硒學研究服務于產業發展與公眾健康,已經成為關系到民眾身體健康的首要工作之一。
本次論壇以倡導民眾建立科學補硒觀念,有效預防亞健康、慢性病為基本議題,倡導以家庭為單位積極參與到科學合理補硒行動中來,爭當科學普硒的小義工,從日常行為小事做起,摒棄不良生活習慣,樹立和加強身體健康監測意識,繼而吸引更多民眾積極參與科學補硒行動,以點帶面,以面集群,最終形成人人參與補硒、人人享受補硒成果的社會習慣;倡
導以家庭為單位積極參與各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運動行為,號召身邊的家庭成員和親朋好友積極參與,使每一個人從中受益;倡導以家庭為單位,樹立健康、快樂、幸福新形象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使用和傳播科學先進的健康理念和方式方法,合理搭配膳食結構,從多方面防控各類亞健康、慢性病的發生。繼而號召大家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我的夢,建立健康、幸福、快樂家庭,追求家庭健康生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