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集大城市大農村于一體,又正在全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慶,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該怎么走?成了多位重慶人大代表在此間召開的重慶兩會上關注的話題。
“當前農業產業對于發展山區經濟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但在發展同時還遇到很多問題。”重慶市人大代表、云陽縣致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成生表示,有時農戶會遇到資金匱乏、缺少技術等問題;同時,圍繞特色農業產品進行加工環節的滯后,也讓大多數產品生產處于初級狀態,需要想辦法讓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想破解鄉村振興的難點,還要從農業現代化上想辦法。”重慶市人大代表,農工黨榮昌區委會主委劉治中表示,當前農村碰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大量年輕人因為找不到機會提高收入,只好外出到沿海打工,導致鄉村空心化,要想破題,全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最現實的選擇。
“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今天,還需要多關注農業生產之外,比較‘高端’的上層建筑。”劉治中認為,在今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地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質量興農之路提了出來,這說明政府對這方面已經有所關注。
但要實現鄉村振興還需要更多的整體思考,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例,不僅要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田塊適度集中,提高機械化等措施實現生產端的現代化,還需要在農業研發,農業人才培育,農業物流,農產品加工,銷售渠道,防疫,品牌塑造,以農業為基礎的多產業結合等在內的各個方面多下功夫。
“今年我們榮昌將全力以赴推動國家貨運機場、全國首個農牧特色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這‘三件大事’。”劉治中告訴中新網記者,其中國家貨運機場可以改善榮昌及周邊成渝城市群的物流狀況,農牧特色國家級高新區集中了大量現代農業產業鏈中的上下游企業,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則可以為全國生豬養殖戶提供權威的第一手信息,有助于養殖戶判斷市場,穩定豬肉價格;做好這“三件大事”,再配合西南大學畜科院等研發、培訓機構,以及原有的現代農牧業產業基礎,榮昌就可以形成完整的現代農業體系,并在這體系上推進城鎮化建設力度,讓農村的年輕人可以“進城搞農業”,實現就近就業。
重慶人大代表、重慶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敏在談到這個話題時表示,當前重慶農戶和養殖戶對農產品市場趨勢把握不清,最后導致東西不好賣的現象已經在減少,再加上目前重慶很多區縣正在加大電商發展,農民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發展勢頭更好了。
“我們還可通過制定政府扶持部分、特色產業龍頭企業支持部分、農戶自身投入部分的扶持機制,在擴大特色農業產業規模的同時,加快推進山區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重點發展山區蜂蜜、果蔬、本地畜禽肉等山區特色農產品加工,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張成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