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作為首部耗資三億打造的震撼實景劇場的史詩級巨作,通過精細化演出——調動600演職人員現場演繹盛世大唐,1:1完整復原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像。完美營造歷史氛圍,以電影大片的震撼聲樂、配以中國詩詞古韻的臺詞,呈現出魅力非凡獨一無二的戲劇演繹。
河南省旅游協會秘書長張毅兵講話
現場業內人士表示,在過去一年,作為中國最大型的實景史詩劇《武則天》備受社會各界矚目。它以還原歷史本真為目的,吸引了大批史學專家及戲劇愛好者的關注。不同于許多改編影視作品,史詩劇《武則天》以實景、實情為依托,將武則天這個歷史人物與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洛陽最珍稀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盧舍那佛的雕鑿過程為解構,講述了武則天是如何在被士族階級“妖魔化”的聲浪中,為天下人點亮一盞明燈舍身取義,與頑固僵化的舊勢力作斗爭,最終成為一代明君。展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通過表現開鑿石窟的過程,讓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睜眼了、笑了、活了。”
史詩劇《武則天》導演朱軍現場推介
該劇導演朱軍提到,為了讓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能夠被觀眾輕松理解和吸收,該劇耗資三億,將現代聲光、電控模型、電技術、舞美相結合,編劇和總導演張仁勝先生以洛陽為歷史背景,以通過全新角度、深入剖析展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從14歲入宮到82歲去世,光輝而波瀾壯闊的一生。天才作曲家張驍用電影交響樂的史詩語感解構武則天的心路。從去年的演出季試演到現在,劇組也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注和專業建議,為更好地將這部劇打造成為中國經典、世界巨作,劇組從去年開始就專注于自我提升,從舞臺、舞美、機械整改到劇本修改和復排,所有的布景都還原式采用盛唐時代宮廷元素,包括大型的宮殿群、龍柱、寢宮等一系列實景,在此基礎上并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可移動可升降,只求完美再現大唐盛世。同時,劇組還邀請到國內外知名行業及學術專家,對劇作方方面面細節進行精細化處理,力求努力讓史詩再現,經典再現。
現場火爆場面
除去了活靈活現的表現形式和史詩般千回百轉的劇情之外,全劇更是在臺詞更上更是下足了功夫,編劇張仁勝汲取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最燦爛的詩詞格律之精髓,上下皆運用古詩詞仄韻的語境,造就音韻之美不可比擬。除此之外不僅如此,劇中還融入了盧舍那大佛、牡丹、洛陽方言等地道的“洛陽元素”,多個方面均是第一次呈現力求一舉成為繼龍門石窟等藝術瑰寶之后的另一驚世巨作,洛陽城市新地標。繼龍門石窟等藝術瑰寶之后的另一驚世巨作。
現場
儀式后,所有參與人員觀賞了《武則天》迎春開幕首演,提前感受到該劇的魅力、震撼與驚喜。觀看期間,觀眾的心情隨著劇情起伏,掌聲多次響起,演出結束后會場更是掌聲雷動,大家喜愛之情溢于言表。這樣一場華麗走心的視覺盛宴,為2018年的中國旅游市場貢獻了一部完美巨作。
尾聲
期待洛陽實景史詩劇《武則天》將揚帆起航,帶全世界看中國傳奇的一代女皇!